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电子报 > 正文

建言健康中国

2015-12-03 02:52:56来源:健康时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在第八届健康中国论坛上,共有七位主题演讲嘉宾,他们是原卫生部部长高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医疗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蔡江南、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李玲、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王宏广、诺华中国总裁徐海瑛、瓦里安中国区总裁张晓、复兴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启宇。

  原卫生部部长高强——

  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是整个医改的核心

  医改七年,在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但社会反映人民群众对医改成效的获得感不够强,主要原因是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还没有真正体现,逐利机制依然存在;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还没有建立并实施;分级诊疗制度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大医院看病既难又贵,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差、水平低,少人问津;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产业的思路不够清晰,政策不够明确,有的地方甚至将出售公立医院作为鼓励社会办医的主要方式。

  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关系到整个医改成败。中央曾多次提出明确要求,但这些目标和要求至今还没有真正落实,原因就在于国家还没有制定出符合公益属性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的公立医院管理制度,也没有建立起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要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必须建立起规范严格的医院管理制度,将医院的收支纳入预算管理,明确政府对医务人员薪酬的基本保障责任,制定医务人员的薪酬标准和绩效考核机制,化解医务人员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利益冲突。政府既要为医务人员提供基本工资保障,又要控制收入不合理过快增长。

  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有利于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健全城乡联动、医院与社区联动,并衔接互补医疗服务体系,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为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奠定基础。

  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对于科学划分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医院界限,也有重要作用。现在公立医院与民营医疗机构一样,都采用创收和逐利机制,导致公立民营不分,营利非营利不分。应恢复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建立起两类不同性质的医疗服务体系,有序开展公平竞争。政府实行不同的扶持政策,患者有权选择就医,共同为人民健康服务。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医疗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蔡江南——

  医疗服务痛点要找准!

  从2009年开始新医改到现在,我们国家医药卫生体制还存在着一些比较重要的问题有待解决。我个人觉得问题的核心还是医疗服务方面存在着痛点。

  这三大痛点主要集中在病人、医院、医疗服务三方面。

  患者与医生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以及利益冲突等问题,导致患者缺乏选择医生和医院的能力、医患沟通时间短、过度和重复用药、检查以及医保报销范围窄、程度低、医保异地报销难、医保不公平等问题。

  我们国家三级医疗长期以来存在着倒金字塔的状况,而且继续加剧。大量病人集中在三级医疗环节当中。我们国家26000家医院当中,三级医院比重从医院数目上来看占了7%,但是门诊量占了45%,住院量占了39%。2005年以来三级医院门诊量增长超过200%,而40%没有定级的医院门诊量不增反降。这些都反映了大量病人拥向三级医院。

  而同时,医生供求短缺严重。调查数据显示,在全球10个人口最多国家中,中国医生人口比处于10个人口大国的中间位置,从这个数据来看中国似乎并不太缺少医生。但从医生教育背景来说,中国200多万的执业医生当中仍然有近一半的医生具有本科以下的教育水平,甚至包括了高中及以下。而同时,《2014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显示,我们国家每年大概有近一半医学院毕业生没有进入临床当医生。

  医生问题是造成我们国家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长期以来得不到很明显缓解的根本原因。解决医生问题,需要有三个层面创新:技术、商业模式、制度和机制的创新。其中,制度和机制的创新更为重要,包括医保支付方式、医生就业制度、培养制度,以及医疗服务的定价制度的创新。医生的多点执业和创建更多的医生诊所是改革的途径,而医生集团的兴起,使大量体制内医生没有离开公立医院,自行组织起来实行多点执业,则是较稳妥的做法。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

  别让中国经济毁在健康上

  现在最热的是“互联网+”,而在我看来,应该是“健康+”。因为互联网仅仅是手段,而我们的目的是最终让老百姓健康。

  健康凝聚着我们民族的智慧。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病,而是身体、精神的健康和社会福利的完美状态。如果我们把健康说成是一个产业,它可以统领所有,因为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和健康休戚相关。

  “健康+”,加什么?首先就是健康+政策。目前中国经济面临很大压力,原因不仅仅是中国经济正在转型。研究发现,我们过去三十多年经济高速增长的秘密武器是,我们有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健康、年轻的劳动力。而现在人口红利可能已经变成健康赤字。中国去年门诊量96亿,住院量人次2亿。病人越治越多。

  目前世卫组织正在推崇芬兰经验。在芬兰,国民健康和幸福是他们追求的目标,他们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融入社会每一个环节。比如芬兰有机健康食品国家税收补贴,不仅让你吃得起,还让你愿意吃、愿意消费。但如果是垃圾食品,国家就会征以重税。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之中,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大趋势。

  而健康一旦与大数据融合,13亿人的健康数据可以说是中国的巨大财富。我们可以创造过去没有的、现在没有的、未来可能有的健康管理、健康维护、健康中国的全新模式,这会是未来中国在全球最具有竞争力的新型发展模式,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五位一体落在健康中国。而这需要政府的顶层设计,有了蓝图也就有了方向标和行动指南,各个企业才能借助于国家这个平台发力,最终真正互联互通,形成大数据,最终实现全民的终身健康保障,用健康梦托起中国梦!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