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电子报 > 正文

感冒查血常规是医疗欺诈?

2015-08-27 23:43:02来源:健康时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鼻塞、咳嗽、发烧,估计是感冒了,去医院就诊,医生会开出血常规的检查,确认感冒类型再决定是否用抗生素。然而,最近网络名人方舟子在网上发文称,普通感冒根本不需要验血,血常规检查对判断感冒类型没有诊断意义,让患者查血常规是“中国特色的医疗欺诈”。此文一出,在网上掀起一场论战,众多医生撰文加入讨论。

  反方 查血区分感冒类型不靠谱

  方舟子(据EVERNOTE网站):区别上呼吸道感染是病毒还是细菌引起的,是有价值的,这关系到有没有必要使用抗生素。但如何快速地诊断“感冒”、发烧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是一个世界难题。

  中国医生认为,通过采指尖血做血常规发现白细胞总数增加或嗜中性粒细胞增加就是细菌性感染,要用抗生素,而淋巴细胞增加就是病毒性感染,不要用抗生素。

  事实上,并不存在如此简单明了的关系。有研究表明,发现白细胞总数对严重细菌感染的敏感性仅为47%,即有53%的严重细菌感染测不出来,而特异性为76%,即测出的24%没有细菌感染。用血常规检测来区分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是不靠谱的,没有诊断意义,不仅让患者白花钱,让患儿白挨痛,而且为滥用抗生素提供了借口,实际上就是医疗欺诈。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急诊科顾问医师区建恒(据南方网):在香港,普通感冒是不需要做血常规的,除非对感冒诊断有怀疑,或者病人本身身体不好,才会考虑抽血。

  还有医疗界人士也发声支持此观点。李长青医生发文称,不管是中文第七版《儿科学》、第八版《内科学》,还是英文第十六版《哈里森内科学》,都没有把肺炎、白血病放在感冒的鉴别诊断里。将这两者以及其他严重的疾病作为感冒发烧的常规鉴别项目,肯定是过度医疗。既然普通感冒很常见,通过问诊查体诊断准确率很高,血常规准确性又差,不管白细胞分类高低都不影响感冒诊断,那当然就没必要做了。实际上,这也是国外医学发达地区的通行做法。

  正方 查血常规是为了排除其他疾病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急诊科主治医师范志伟(据新浪微博):血常规检查,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判断感染类型,也可以反映出其他问题,比如血小板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等。血常规检查不仅是一项针对性检查,一定程度上也是一项筛查。医生的判断或者建议是基于多年的经验和临床事实提出,检查后可能有异常,也可能一切都正常。

  如果医生考虑你的感冒症状可能是其它疾病,比如肺炎、血液病等,第一项基本检查就应该是血常规,快速、廉价、安全,不能因为你考虑可能血常规结果正常就不做血常规。当然,如果你能肯定自己患的就是病毒性感冒,自己能吃、能喝、能拉、能睡的话,可以暂时不查血常规。

  据南方网:有医生指出,判断需不需要查血常规,首先要明确“感冒”是一个明确诊断还是症状。事实上,很多疾病一开始都会出现“感冒”症状,例如肝炎、白血病、乙脑、肺炎、流行性出血热等等。非常明确的单纯普通“感冒”确实不必过多检查。

  但一个“感冒”的诊断其实是一个经验性的诊断、排他性的诊断。“感冒”这个症状,是一个非常难以准确判断病因的疾病,通常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对临床知识全面的把握,所以临床医生会非常慎重地对待,不会轻易下结论。血常规检查虽然不是有确诊意义的检查,但有经验的医生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体征可以获得非常大的信息量和诊断提示。又因为其快速、廉价,成为临床医生快速判断基本健康状况和初步诊断的最有利的工具之一。

  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张志瑢(据大众网):本院血液内科病房曾收治一名13岁的男孩,他之前因为发烧被当地医院诊断为“感冒”,后来老是不退烧,转到我们这里一检查,其实是急性白血病。白血病的初发症状多是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很容易被误诊为是普通感冒,按照感冒进行盲目治疗容易延误病情。这时,做血常规检查就是最基本、有效的辨别病情的方法。

  网友观点

  @CSQ-权:我们隔壁镇医院,一旦发烧咳嗽,血常规肯定要查。问题是不管大人小孩,哪怕是几个月大的婴儿,还得统统去胸透拍片。

  @吴同学_:就是普通感冒查血常规救了我一命。你以为是普通感冒,但或许万分之一的可能你的身体已经得了严重的毛病。

  @慕噢米:医生让查不光是治疗上的参考,也是把看病过程中的其他风险降到最低,干吗让自己担风险啊。毕竟你不是医生,到医院不听医生的听谁的?

  @康建鹏微博:血常规应该做,但不能都做20多项那么多。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