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电子报 > 正文

远离身边的氰化物

2015-08-24 01:49:03来源:健康时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天津“8·12”瑞海公司爆炸事故发生后,现场存储的桶装氰化钠因爆炸冲击发生泄漏。
氰类剧毒物质会不会对当地的空气和水造成污染?我们身边有这类剧毒物质吗?这些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氰化物毒性:有些如砒霜
有机化学博士、果壳达人“馒头老妖”(据果壳网):氰化物是指含氰基的化合物,目前在工业上多用于湿法冶金和电镀。真正具有强烈毒性的氰化物有三种:氰化钠、氰化钾以及氢氰酸。
氰化物毒性到底有多强烈?2009年第4版《法医毒物分析》认为,氰化钾的致死剂量在50~250毫克之间,这与砒霜的致死量差不多。米粒大小的氰化钾粉末就可能致死。
一些水果核中就有氰化物
氰化物并非都是人造化工产品,它们在自然界中到处都是。食物中的氰化物通常集中在不少水果的果核中,比如苦杏仁、梨核、苹果核、樱桃核、桃仁、白果等。
营养与食品安全硕士阮光锋(据果壳网):2008年,香港食品安全中心曾测定了香港常见食用植物中氰化物含量,检测结果发现,苦杏仁、竹笋、木薯及亚麻籽样本的氰化物含量范围为9.3~330mg/kg。其中,苦木薯的氰化物含量较甜木薯为高;氰化物含量在新鲜竹笋中分布不同,笋尖的氰化物含量最高(120mg/kg)。研究也发现,煮沸可除去90%以上的氰甙。
学会降低氰化物危害
植物学博士、科学松鼠会成员史军(据南都网):以上提到的植物果肉里氰化物含量是很低的,有毒的部分实际上是种子,但我们一般不会去嚼樱桃、李子、桃子、苹果和梨的种子,所以很少会引发中毒情况。
但是,如果过多食用樱桃或喜欢咀嚼、咬碎樱桃核,就很有可能出现氰化物中毒。一般来说,轻度中毒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意识错乱、焦虑心慌和呕吐。大量的氢氰酸会导致呼吸困难、高血压、心跳过快以及肾衰竭。其他反应包括昏迷、抽搐,最严重的会导致呼吸系统衰竭致死。有专家建议,一旦吃多了樱桃发生不适,可以用甘蔗汁清热解毒,不过最重要的还是需要做到吃樱桃不过量。
除了嚼樱桃核,生食白果仁也具有很大的风险。生食10~50粒白果就可能出现严重的中毒症状。因而,在食用前进行水煮处理,并控制进食数量,可以有效地避免中毒事件的发生。
天津氰化物污染在可控范围
天津市环保局局长温武瑞(据新华社):氰化钠虽是一种剧毒物质,但在常态下是一种固态晶状体或粉末,不挥发、不易燃、不易爆。只有在其遇水生成的氰化氢进入大气环境后,才会短期内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其融入水体中形成氰化物后处理方法成熟,对环境的影响相对易于控制。
此次爆炸事故发生后60小时里,在事故隔离区外仅监测出一次大气中氰化物略有超标,相关部门已经采取有效措施,可以确保封闭隔离区以外的空气安全。截至发稿前,天津市环保部门在海河闸口和渤海近海的监测取样均没有发现氰化物。
天津市环保局环境应急专家组组长包景岭(据新华社):现场处置人员正集中力量在隔离区内对氰化物污染进行无害化处理,氰化物污染可得到有效控制。事故现场明火已基本扑灭,再发生大规模爆炸的可能几乎没有,不用担心隔离区外的大气和居民饮用水受到影响。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