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电子报 > 正文

海蛰居然蛰死人海蜇对孩子最具杀伤力

2015-08-17 08:48:41来源:健康时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

  海蜇蛰伤事件每年都有,2013年同期,仅北戴河人民医院就收治海蜇蜇伤者1053人。据媒体公开报道,今年仅在大连就已发生多起海蜇蜇人事件,其中以儿童居多。据大连日报报道,除了该4岁女童,最近还有一13岁女童也在海滨浴场被蛰,在住院治疗后基本恢复,但数小时后突然呼吸困难,最终抢救无效死亡;另外,还有一名7岁男孩在同一浴场遭遇海蜇“毒手”……

 

  为什么被海蜇蛰伤的孩子多且比较严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宋智琦说,一方面可能因为较多海蜇在浅水区出没,而大多数儿童会在浅水区玩,所以接触到海蜇的几率较大;另一方面,儿童的心肺功能代偿跟成人相比较弱,被蛰后如果心脏受累则会较重。海蜇是水母的一种,有相当一部分水母是有毒的,毒素进入身体以后,就会导致毛细血管扩张,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然后血压就会下降,严重的导致休克。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博士周遵春介绍,致人中毒的海蜇通常个头较大,直径超过半米以上。每年的6月到8月是海蜇的繁殖期和成熟期,与其他季节相比较,这个时候海蜇会频繁地、大面积地出现在近海海域,而此时也是海边游客最多的时候。因此在全国各大海滨浴场,几乎每年都会发生海蜇蜇伤人的事情。一些比较成熟、规模比较大的海滨浴场,每年夏季都会组织海上打捞队定时打捞、清理海蜇,但也有些海滨浴场还显得束手无策。

 

  遇到海蜇这样做

 

  一些外地游客发现海蜇喜欢抓着玩,这种做法非常危险。海蜇靠触须上的刺丝囊保护自己,触须碰到人,就会缠绕上去,同时囊中弹出刺丝,刺进人体内,释放肽类毒素,这是海蜇保护自己的方式。当人扯断触须,它仍然粘在伤口上,继续放毒。不论海蜇死活,甚至裂成碎片冲上沙滩,其触须都可能蜇人。很多被蜇伤的人并没有碰上活海蜇,而是碰上了海上漂着的死海蜇。

 

  建议游泳时最好穿上带袖子的游泳衣,做好安全防范,一般最容易触碰到海蜇的部位就是胳膊和腿部。如果在海里不幸遇到海蜇,第一选择是尽快逃离。如果已被其裹缠,尽量用手推它的伞部,而不要推口腕和触须。

 

  一旦被海蜇蜇伤,早期现场处理十分重要。江苏省中医院皮肤科主任刘岩指出,首先要先去除挂在皮肤上的触手。有条件的话,戴上手套来移除触手,或者使用厚的衣服、镊子、小木棍等,轻轻地将水母触手从皮肤上分离。不要用手去触碰和摩擦蜇伤部位,这会加速毒素释放。

 

  触手被清理结束后,要用肥皂水、苏打水和其他碱性物质进行冲洗,如果没有这些也可以使用汽水冲洗,千万不能拿矿泉水或酒精冲洗,否则刺囊在体内会再次释放毒素。

 

  最后还可以用胶布将受伤的部分粘一粘,把皮肤上的刺细胞粘掉。处理完毕后还是要第一时间前往医院就医。

 

  加工后的海蜇没有毒

 

  海蜇有毒会伤人,那平时吃的凉拌海蜇是怎么回事?有没有毒呢?

 

  食品工程与营养硕士李然撰文称,海水里游动的海蜇确实有毒,可一旦被捕捞,经过加工处理,其毒性可迅速消失。对于市售的加工海蜇来说,一般是一张又圆又薄的大圆片,被称为海蜇皮;而海蜇头就是海蜇的口腕部,常吃的老醋蜇头则是加工过的口腕部分。新鲜海蜇约95%都是水分,不利于保存,需要马上经过“三矾二盐”的加工过程,制成可以长期保存的海蜇制品。因此,我们平时吃的海蜇皮和海蜇头几乎没有细胞组织(在矾制的时候都脱落了),其爽脆口感来自海蜇肥厚的中胶层。因此,平时吃的海蜇没有毒,不必担心。

 

  海蜇口感脆嫩,凉拌食用尤其美味,但提醒大家,市面上的绝大部分海蜇都是经过“三矾二盐”加工的,即用明矾(即十二水合硫酸铝钾,是一种强脱水剂,其中的铝离子对蛋白质的凝固作用很强)和食盐(有脱水、防腐作用)反复腌制,使其含水量大大降低,利于保存。因此,海蜇多属于铝含量较高的食物,吃的时候要注意,最好反复浸泡冲洗后再凉拌,降低铝含量。另外,建议大家买开袋即食的海蜇,铝的添加量比较少。;图片来自个人博客甜新蓓儿的幸福生活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