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电子报 > 正文

患脂肪瘤试试火针

2015-03-05 12:10:58来源:健康时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专家简介:李树成,针灸科二区主任,副主任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佛山市针灸学会副会长。

  从事针灸临床工作近30年,擅长治疗骨关节病,如颈腰痛、膝、踝关节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椎炎以及咳喘、截瘫等,并擅长蜂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等常见病和疑难病。患有不痛不痒的皮肤异物可尝试中医火针疗法。

  在不少影视剧中的刑讯场面中,把烧红的烙铁搁在“犯人”的身上,其实,类似“刑讯”手段早在二千多年前就被运用到一些寒证疾病的治疗中,这种疗法被称之为火针。

  在临床实践中,把专用的钨锰合金针或普通针灸常用的不锈钢针,放在酒精灯上烧红,然后把针迅速扎进穴位中再飞快拔出,这就是传统的火针疗法。火针疗法虽看上去有点吓人,但患者并没有感觉到很痛,甚至也不觉得烫,只是像做针灸时入针的感觉,伴有点酸胀感。

  火针和普通的温针灸有何不同?擅用火针疗法的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李树成副主任医师介绍说,所谓“寒者热之”,中医常以温热的手段治疗寒证疾病,火针疗法能温经通络,祛风散寒,最适合大寒或虚寒引起的各类疾病,如《灵枢》中就有记载:“淬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不少中医典籍中也总结了火针治疗虚寒引起的腰痛、肩颈痛以及疖痈疽疣肿等临床经验。其中对中医辨证为寒证的痈肿,即不痛不痒的皮肤异物,如脂肪垫、粉瘤甚至痤疮等皮肤异物,火针疗法操作方便,收效快捷、理想,效果之好,常常让患者感到不可思议。

  中医称为粉瘤的皮肤腺囊肿,经过3~4次左右的火针疗法治疗后,囊肿内的“粉”样内容物会排出,炎症逐渐修复,整个囊肿会自然脱落。此外,多数人认为脸上长痤疮是“上火”的标志,其实不然,部分中青年人因脾胃虚寒,肝气太过,体内痰湿污浊随肝火上升,发于脸上,是典型的“上热下寒”的症状表现,而且三四十岁迟发型的痤疮多是由于患者自身压力较大,精神紧张,过食寒凉生冷等不良生活习惯所致,这些痤疮的修复和消退更为缓慢,火针疗法也同样可以起到快速消“痘”的作用。

  在治疗时,火针在选针、取穴、进针的深浅等操作手法都要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体质状况、年龄等因素考虑。如果选用专用的钨锰合金针,一般一周做一次治疗即可。李树成副主任医师介绍说,因专用火针比较粗,为了减少专用火针的峻猛程度,对火针疗法作了改进,多数采用毫火针疗法,即选用普通的不锈钢针,在进针后可像普通针灸一样留针,弥补毫火针热力比钨锰合金针刺激度弱的不足,且每周可操作2~3次。火针的剧烈程度看似“重口味”,但实际上多数患者可以耐受,并不会特别疼痛或不适。火针进针时温度较高,针刺后遗留小疤痕,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消退。因此,除痤疮外,火针疗法选取脸上穴位的不多,疗后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局部有红肿,当天最好不要洗澡,以免发生感染。作者邮箱fs.xyy@126.com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