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电子报 > 正文

围堵千面血管病

2014-10-13 16:58:44来源:健康时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


  受访专家:谷涌泉,首都医科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副所长、血管外科主任,国际脉管联盟(第25届)副主席,当选为28届国际脉管联盟候任主席。

  “人全身的血管连起来可以绕地球2.6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主任谷涌泉介绍,除了大脑和心脏里的,其他所有的血管被称为外周血管,而这个庞大的“河流”体系,都归血管外科管,所以血管病可谓是千姿百态。

不明原因的头晕

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症

  “我们最近接诊了一位典型的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谷涌泉介绍,这位患者近一年老是犯头晕,一阵一阵的,但休息一会儿就没事了。不久前,在给小孙子喂饭时,右手突然不听使唤,说话也含糊不清,送到医院后被诊断为急性脑梗塞,左侧颈动脉几乎完全堵死。

  “缺血性中风和颈动脉狭窄常狼狈为奸,50%的缺血性中风都是颈动脉狭窄或闭塞造成的,而50%的颈动脉狭窄或闭塞也会导致中风。”颈动脉狭窄或者闭塞主要导致前循环的脑缺血,甚至中风。而还有一种情况:如果椎动脉下肢或者闭塞,有一部分病人可以出现后循环的脑缺血,甚至中风。

手上摸不到脉搏

锁骨下动脉硬化闭塞症

  总感觉手上没劲儿,胳膊沉,手臂又凉又麻,平时端盆都很费劲,有一天仔细摸摸手上的脉搏,竟然消失了。出现这样的症状,就要留心锁骨下动脉硬化闭塞症了。

  “头晕、眼花、上肢无力、发凉,尤其手上的脉搏非常微弱甚至消失,是典型的锁骨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症状。”谷涌泉说。动脉硬化会导致锁骨下动脉狭窄或者阻塞,如果狭窄程度越来越重,就会造成病变远端的动脉压力变低,导致上肢缺血。因为近端锁骨下动脉的闭塞导致一部分大脑里的血流会从椎动脉流向胳膊,大脑内血流较少,引发头晕、走路往一侧偏等症状,若大块的血栓脱落下来,就会造成致命性的脑梗死。

  可自行检查一下手上的动脉,把食指和中指放到腕部大拇指根部的延长线上,若发现手臂上一侧脉搏跳动的强度明显低于另外一侧或消失,需进一步检查上肢的血压。正常人两侧手臂血压差在20mmHg之内,若大于30mmHg就要尽快做脑血流和颈动脉超声检查。

用药不灵的高血压

肾动脉狭窄

  “临床上总能见到一些高血压患者,每天大把吃着降压药,血压却总是控制得差强人意。”谷涌泉说,这种顽固性高血压背后隐藏着一个难对付的敌人——肾动脉狭窄。这种患者的高压一般都在180mmHg甚至200mmHg以上且很难用药物控制。同时患者整个肾脏功能受到影响,血肌酐升高,最后出现肾脏萎缩,导致尿毒症。中老年人的肾动脉狭窄多是由于动脉硬化引起,而年轻人的肾动脉狭窄多由于大动脉炎或肌纤维发育不良引起。

  “这种高血压必须考虑动刀。”建议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年轻时就出现高血压和药物降压效果不好的患者,一定要检查肾动脉血管超声或者肾动脉CT造影,以明确是否存在动脉狭窄。若狭窄程度达到70%以上就需要进行外科干预治疗,目前首选是微创的支架成形技术。

走路特别容易累

下肢动脉硬化症

  老年人一说腿疼都以为和腰有关,其实还要找找血管的毛病。谷涌泉说,走走停停或走路没劲儿,经过骨科和神经科治疗仍然不见效果,很有可能患上了下肢动脉硬化。

  关节、神经病变和血管问题引发的腿痛在症状上还是有些区别。前者往往是持续性腿痛,而后者是间歇性跛行和疼痛,如行走几分钟后出现小腿等发紧或酸软,但休息几分钟后又能恢复行走,反反复复,而且每次发病步行范围大致相同。

  治疗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介入治疗,包括下肢动脉支架成形术和SilverHawk斑块旋切技术。尤其是后者,是一种新技术,可以直接清除动脉壁上硬化的斑块,从而恢复血流,而且术后血管内不留下任何异物材料,减少了术后血管再狭窄的几率。谷涌泉是亚洲使用这项技术最多的医生,他已采用这项技术治疗了200余例病人,达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