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烧了,先给他(她)擦个澡,用冰袋冰冰头,这是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他们认为,物理降温很有效且没有副作用,退烧应首选物理降温,不行再吃退烧药。然而现实是,目前,没有哪家权威专业机构把物理降温当做退烧的首选方式,这是为什么呢?
物理降温方式很多,包括脱衣服散热、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冰袋冰敷、退热贴、开空调等,其原理是通过皮肤和外界环境接触,借助流动的水或空气将人体热量带走,达到退热目的。温水擦浴是用得较多的方式,研究也较多,我们来看看这些研究。
早在1970年,有研究给两组孩子分别采用温水擦浴和吃安慰剂的治疗,发现1小时后退热了的孩子数量上没明显差别,当然他的样本很小,每组只有15人。不过,其他大部分研究也认为,擦浴在短时间内可降低体温,但主要是在30分钟内,之后体温就逐渐回升了。
擦浴是用水和身体的温差来带走热量,温差小了没效果,温差大了引起不适,所以这种方式是违反生理的。很多研究证实,和退热药几乎不会引起孩子不适相比,擦浴会引起很大一部分孩子哭闹、寒战。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物理降温方式都不能用。正如前面所说,少穿衣服开空调也属物理降温,因为能让孩子更舒服,应据实际情况采用。至于冰袋冰敷、退热贴这样的小面积接触皮肤的降温方式,既降不了温又让孩子不舒服,自然应放弃,酒精擦浴虽可降温,但可能致孩子酒精中毒,也应禁止。
相关阅读:
美国儿科学会关于退烧的最新指南里,反复强调,除非是超高热,发烧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相反有好处。发烧有利于提升孩子的免疫力,对抗感染,除非引起明显不适,并不需退烧。美国专家的共识是在39°C以上(中国指南是38.5°C以上)孩子会比较难受,除一些有遗传代谢病、心肺功能疾病、癫痫等疾病的孩子,如孩子无明显不舒服,39°C以下不需退烧。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