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婆媳关系”是一个值得所有心理学家研究的课题。其实许多婆媳双方都是温文有礼的女性,并不是故意找茬吵架的“坏人”。随着深入研究,似乎找到了大部分对立的根本原因:更年期综合征。
战争的源头,一般开始于婆婆的更年期,终结于媳妇的更年期开始,这段时间恰恰是“二十年”。怎么会这样?
人的生长阶段分为生、长、壮、老等阶段。刚过门的媳妇正好处于青壮年时期,准备开始完成血脉传承的大任。婆婆处于老年期,开始走向衰亡。这一生一灭是人类思想中最极端的对立点。直到媳妇也进入更年期,才感受到婆婆当年的心态,在这之前婆媳之间要经历二十年的对立冲突。
生活中,婆媳矛盾的导火线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这些小事在亲生母女之间也许是不会发生冲突的,比如儿媳上班时关门的声音大了,婆婆会认为是儿媳甩门给自己看,以表示对自己的强烈不满。实际上,婆婆这种认为被媳妇欺负了的想法,是转化了自己对媳妇攻击的想法,披着“防卫”外衣的攻击,更能让自己心安,这种意图当事人自己是意识不到的;而如果是自己女儿的话,就不会有特别的想法,可能认为是风大了,或者女儿性子急,出门比较急等等,很少刻意地认为是女儿故意如此。
而一旦出现不满情绪,处于更年期的婆婆,由于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种种不适感会变得更易激动,犹如个随时会爆炸的气球。如果再碰到年轻气盛、时时戒备的媳妇,双方就会爆发争执。
婆婆们聚在一起,聊天内容总不外乎自家儿媳妇的长短,就是那些刚迈进丈夫家的年轻女性,聊天的时候也不免把聚会变成声讨婆婆的大会或者诉苦大会。该怎么办呢?
媳妇要认清界限 媳妇总是叫婆婆“妈”,实际上并没有得到来自婆婆的母爱,有些媳妇因为这个总是很委屈。其实这也不怪婆婆,先是媳妇没有搞清楚状况。婆婆就是婆婆,她并不比隔壁从小看你长大的阿姨来得熟悉。在妈妈面前,你是好宝贝,在婆婆面前你就是要做出个懂事的大人样子——认清界限,才能掌握婆媳关系的距离。
和婆婆相处,嘴要甜,一定要妈长妈短地叫着,婆婆其实很好哄的。外出旅游,逢年过节,老人生日都要及时送去礼物,多关心老人的生活。在婆婆面前,不单要嘴甜还要手勤,主动做家务。如果把婆婆当成妈,这样过日子肯定委屈,但是你可以把她当成一个普通的长辈,这正是最好的相处之道。
婆婆要换位思考 婆婆也都是从媳妇过来的,更清楚做媳妇的难处。不涉及原则性问题的小事,不妨站在媳妇的立场上,多为对方想一想,其实也没有过不去的事儿,刚何况,家庭矛盾深究起来,起因也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儿。
更年期的婆婆,不妨多练练静心瑜伽,丰富自己的生活,不要只着眼于家庭生活。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