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电子报 > 正文

家庭康复需要私人订制

2014-03-06 00:21:10来源:健康时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

  专家简介:程嘉,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

  擅长:精神分裂症、抑郁症、青少年情绪障碍、康复期指导等

  出诊时间:周一下午

  精神疾病患者出院了,不少家属却是“有喜有忧”,“不知如何和患者相处,话怎么说才不惹患者?”对此,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程嘉和精神疾病全程干预中心护士长王涌建议,这里确实需要私人订制一些康复的技巧。

  做张全天的时间表 刚回到家里,许多患者会感觉不知道该做什么,严重的还会出现“住院综合征”。若长期无所事事,患者会逐步对任何事情提不起劲儿,厌倦生活。因此,回到家后,家属应马上帮助患者做个完整的作息时间表,如三餐时间、日间活动和睡眠时间等,尽量排满,引导他按照时间表做事情,在这些过程中获得充实、寻找乐趣。

  交流中负面评价别太多 和患者言语交流中,有些家属无意中会说“行动赶不上以前灵活”、“这么说还不明白”等。无意中流露出对患者的负面评价,会让患者自暴自弃或激化患者的情绪。最好要对患者表示出理解和同情,比如患者出现幻听时,别直接说“你听到的都是假的”,可以说:“我理解你,你的感受是真实的,但我并没有这种感觉,让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吧!”

  鼓励下教会生活自理 对于懒散的患者,家属不得不一遍遍地催促他们刷牙、洗脸、洗澡,但他们通常情感平淡,并没有亲情观念,因而会出现总是拧着或对着干的情况。久而久之,变成了家属什么都代办,患者什么也不干。如此只能越俎代庖,对患者康复无益。因此平时尽早帮助他从小事开始,一点点教导患者自己动手,比如择菜、做饭、购物等,在相处中发现他的喜好和优势。如果他不太情愿干这些活,可用满足一个小愿望的办法来奖励和鼓励患者,渐渐学会自理,并树立自信心。家属不妨先去精神专科医院的康复科学几招循序渐进康复的技巧。

  不要刻意疏远亲属邻里 大众对精神疾病患者存在普遍的歧视,许多家属因此会故意隐瞒患者的疾病情况,一家人都不再与亲友、邻里交往,不参加社交。长此以往,患者被剥夺了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和快乐,有的家属甚至还会患上抑郁症。建议家属首先要调整好心态,患者在疾病状态平稳时,家属应带他出去多接触社会,适当让他和以前交好的同事、同学见面交流。如果患者尝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就更好了,比如小时工、数字录入、排版等人际关系简单、时长短、不需太多体力的清闲工作最佳。这样逐渐调整,一步步地恢复社会功能。

  拒服药物后可求助医生 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会让患者变得肥胖、嗜睡、身体发紧等;加上有些患者没有正确认识疾病,感觉自己好了,这些都会让患者拒绝服药。然而精神疾病需要长期治疗,一旦停药,会导致旧病复发而二次入院。出现拒服时,家属一着急上火,就会用家长式、命令式的语气强制其服用,却极易激惹患者的情绪。因此家属要让患者认识到服药的重要性,耐心地沟通和引导他按时吃药,还可寻求之前患者比较信任的医生,帮助说服。

  链接

  近日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召开了欧盟“促进中国三个地区社区精神卫生项目”总结研讨会。该项目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在安徽省铜陵市、吉林省长春市、北京市海淀区逐步开展了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工作,共建立18家社区精神卫生中心以及7家开放式居住机构。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