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电子报 > 正文

和儿女相处要“亲密有间”

2014-02-24 19:50:50来源:健康时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

  最近,一位老太太给我说了这么件事儿。

  他们单位以前有个同事,儿子结婚了,她还每天去给儿子整理房间,床头放着的避孕套,她给整理好,放进抽屉里。后来,当然,媳妇恼了。

  中国的父母,有一点做得不是很好,就是在孩子成人之后,和孩子之间的切割——再亲的人之间,也应该建立边界。

  有些父母总爱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说:别看这孩子这么大人了,离了我不行啊!真的如此吗?是孩子离了老人不行,还是老人们离了孩子不行?

  我常常看到许多家庭矛盾,都是因为这种切割做得不好造成的。比如有的母亲看了儿子给媳妇捶背,就觉得很不爽,怎么也看不惯。其实,在老人眼里是儿子受累,没准儿子还享受这份累呢。

  再比如有的妈妈,看见自己的女儿三十好几了还没嫁人,急得逢人就托,逢男就扑,好像女儿是盒快要过期的牛奶,再不出手就得倒掉,我已经看过好几对母女因此事反目。是的,没有嫁人,也许会孤独,也许会被人议论,但,那是她的生活,是她要面对的一切,即便是她的妈,也没有办法避免、替代她去经历这一切,更何况,这样的生活,也未必就有父母想象的那么凄惨!

  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这是许多人一旦为人父母之后,整个生活都围绕着孩子转,一旦孩子长大,建立自己的生活,父母就开始抓耳挠腮没着没落,总想方设法要到孩子的生活里插上一脚。

  龙应台有句名言——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是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

  相关阅读

  “放手”有窍门

  老人们以为自己围绕着年轻一代转,必然会得到他们更多的理解以及爱的回馈,然而结果却往往截然相反——关心和关注过多就转变为了唠叨啰嗦,就转变为了束缚和捆绑,让儿女活得反而不自在,回馈的自然也就是叛逆和不听话了。三个方面来学会放手:

  转移注意力,辩证看问题:当儿女为生活琐事所烦,不妨想想他们可以因此更懂得责任的含义,可以学会更好地安排时间和工作;当家庭事件少了自己的参与时,仔细观察您便会发现:井然有序未必事必躬亲。

  培养兴趣,丰富生活:老年人一般都有大量的空闲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应充分加以利用,使晚年生活更加充实,可以种花养鸟、品茗下棋、读书垂钓、泼墨挥毫,在各种活动中寻找无穷乐趣。

  参与工作,发挥余热:有条件的老年人可以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工作,在工作中重树自信心,构建新的和谐人际关系,使自己生活充实,不再纠缠于家庭琐事。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