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电子报 > 正文

  2013年营养健康六大谣言

2013-12-26 02:17:30来源:健康时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指导专家:

  马冠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

  何计国,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

  最巧合:

  榴莲配酒致猝死

  一位中国小伙在泰国旅游期间,因吃了很多榴莲的同时喝了酒后突发心脏病猝死,“榴莲+啤酒=夺命砒霜”的民间传言快速传遍大街小巷。

  但实际上,这个事件有一定的巧合性,应综合考虑小伙子平时的身体状况,吃了多少榴莲,喝了多少酒等重要信息。

  一些人搬出所谓的“科学依据”:榴莲中的含硫化合物会抑制乙醛脱氢酶(ALDH)活性,使酒精产生的乙醛不能被代谢,聚集在体内导致胸闷气短、面部潮红、头痛、恶心等各种醉酒反应。

  究其“科学依据”,几乎都是体外实验,即把榴莲中的硫化物和动物肝脏取出,在实验条件下观察变化,这样简单的化学反应根本不能和体内复杂的代谢路径相比。而且实验中是纯的含硫提取物,而我们吃的是榴莲,要想达到实验中的效果,不知道要吃多少榴莲才行。

  最经久:

  多吃猪蹄能美容

  许多爱美人士把猪蹄奉为美容佳品,为的是获取其中的胶原蛋白。很不幸,今年胶原蛋白再次中标,成了众矢之的,让美容大王们有些手足无措。

  因色氨酸含量极少,胶原蛋白的营养价值往往垫底,远不及牛奶、蛋类、肉及大豆中的优质蛋白。而在胶原蛋白复杂的合成过程中,食物仅仅提供原料。也就是说,你吃的胶原蛋白并不会直接增加体内的胶原蛋白,而是被分解为各种氨基酸。

  吃猪蹄美容太困难,反而要注意其隐藏的大量油脂,每100克猪蹄含脂肪18.8克(比牛羊肉高),胆固醇为192毫克,占全天需要量的一半以上。一个猪蹄下肚,就相当于吃进2两肥肉。说皮肤好了,会不会是吃胖的结果呢?

  最家常:

  豆浆不能加糖喝

  喝豆浆别放糖。这是很多老百姓眼中的“常识”。据说糖在体内转化成酸,结合体内的钙或蛋白质,影响吸收。

  没想到关于豆浆的种种传说还是这么有市场!

  我们确实不建议喝豆浆放糖。因为加糖会增加热量摄入,相对降低了豆浆的营养价值,对小孩来说,也不利于养成好的饮食习惯,但并不是因为加糖会阻碍营养物质吸收。糖转化为有机酸是在营养物质吸收之后,没有机会与消化道内的钙和蛋白质碰面,谈不上互相影响。

  豆浆和鸡蛋不能同吃也是经久不衰的谣言。豆浆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影响蛋白质消化吸收,但充分加热就会被破坏,不足以影响蛋白质消化吸收。

  最离谱:

  微波炉加热致癌

  十年前,针对微波炉的谣言就红火了一阵子,这条古老的流言今年找到新的滋生土壤——微信。

  怕微波产生的辐射致癌?但事实上,微波是种电磁波,属非电离辐射,跟X光以及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辐射是不一样的。它不致癌。只要正确使用微波炉,没有研究发现它会让食物产生致癌物质。

  其实,微波炉加热是靠食物中水分子的快速旋转。平时,食物中水分子是杂乱无章地排列的,但在微波炉中电磁波的作用下变得有规有矩。微波炉工作时所产生的电磁波是高速旋转的,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也快速旋转、碰撞而产生热量,整个过程中水分子并没有发生改变。

  微波炉虽能快速加热食物,但注意,对于保存时间过长有可能变坏的食物,可能不足以杀死细菌。

  最恶毒:

  多吃蘑菇会伤肾

  今年蘑菇很受伤。“蘑菇富集重金属,严重时甚至引起肾小管坏死”,这条传言使主妇们心惊胆战。

  蘑菇富含植物多糖,能够络合重金属,但初一络合状态的重金属无法在肠道吸收,且含量远不至于达到中毒剂量。同时,富集程度取决于土壤、酸碱度、有机质、水质和空气等生长环境,以及生长特性和降解能力。现在多用草炭土的栽培方式,优于传统覆土栽培,不用过于担心重金属问题。

  此外,人体有强大的“解毒”系统,如金属硫蛋白、谷胱甘肽等,一般情况下,自身代谢能力可使我们免于毒害。除非一次大量或长期持续超出剂量摄入有毒重金属。

  我国对各种蘑菇重金属含量有严格限制,符合标准才能销售。平菇、香菇、金针菇等少量搭配在膳食中没有问题。

  最伪善:

  弱碱性水能保健

  “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喝弱碱性水就能解决。”这个看似合理的酸碱中和理论懵了不少人。

  但无论西医还是中医,均无酸性体质之说。正常生理状况下,人体血液pH值被严格限定在7.35~7.45之间,而且被几大缓冲系统精心维护着,不会轻易发生大的变化。除非得了某些疾病,打破了这个缓冲系统,发生酸中毒或碱中毒。这是非常严重的疾病,而不是所谓的“酸碱体质”。

  从食物化学上分析,食物有酸碱性之分。肉、蛋、海鲜等富含蛋白质,消化分解后产生酸性代谢物,属酸性食物,大米、土豆、酒、甜食等也是酸性食物。而果蔬属于碱性食物。营养学研究表明,日常摄入大量酸性食物,酸性代谢物增多,但人体酸碱平衡不会轻易被打破。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