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发11天后,重庆老人吴世芳仍记得10岁女童李某某最后的那个木然的表情。2013年11月26日下午,她在自家楼下发现满身是血的孙子原原时,这个“施暴者”安静地站在人群外,没有丝毫慌张。
“女童摔婴”的视频震惊全社会,这个小学生被贴满了“恶童”与“魔鬼化身”的标签。她的父亲李江在仅有的两次现身中说:“这只是女儿表达感情的方式,她也热爱小动物。”但在网民持续且越发激烈的“人肉”和声讨中,这个家庭迅速消失了。母亲李佳玲将她带去了遥远的新疆。
七零八落的童年
因李某某只有10岁,未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重庆市长寿区公安机关依法决定不予立刑事案件侦查。吴世芳曾要求李江去医院看小孩,李说小孩进了监护室,“看不成了”。那次见面,吴注意到李江的神情也是木然的。
在中国石化集团四川维尼纶厂(以下简称川维厂)石踏坡小区,居民们都记得这个童年多舛的小女孩。幼年时,李某某的头曾重重地摔在水泥地上,之后又遭车祸。这次车祸给李某某的额头留了疤。李某某的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来自四川维尼纶厂,出生后一直由爷爷奶奶带。爷爷李显纯是川维电厂工人。邻居周先生说,李显纯2001年内退后喜欢下象棋,赢了好,输了就吵。教育孩子,他也有独特的逻辑。
李某某受伤后,行为开始异于普通的小朋友,最显著的就是“容易打人”。她经常打哭一起玩耍的伙伴,却站在旁边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次,小区内的小男孩被李某某打哭了,邻居找李家理论。李显纯并没有教训孙女,而是与邻居大吵一架。有些邻居善意提醒李显纯夫妇,最好带孙女寻求心理辅导和矫正,但这往往招来更大的怒火。
“她妈妈对她挺凶的,经常吼她,很大声。也会打她。”邻门的万师傅回忆,那些年李江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出差,李家经常只有母女俩在家。水木年华小区物管处的张嫣仍依稀记得李某某的模样,她说小女孩经常代大人拿快递,接过快递会活泼地说声“谢谢”。但她跟母亲来取快递时,却显得很拘谨,“有种害怕在脸上”。李家跟前邻居们也多是点头之交。特别是最近四年里,两次搬家换了三个住处,李某某固定的玩伴也很少,童年的轨迹因而变得七零八落。
虚无缥缈的面子
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桃源小学算得上是李某某最固定的处所了,因为厂区离得远,学校实行学生寄住制度。李某某的一二年级就是在学校寄住的,当时李家已经搬到了长寿市区。有同事说,李江夫妇比较热衷于“搓麻”,对孩子上心不多。
桃源小学校长刘建文和五三班班主任杨娟觉得,李某某在这里的学生生活比较“正常”。学校会对一些多动症或者智力缺陷的学生做出安排,比如将他们安排在讲台附近坐,方便老师照顾。但李某某并不在这个名单之列。转班时李江曾特意到学校打招呼,说孩子头脑受过损伤,智力跟不上,希望老师不要太严格。
实际上,李氏夫妇并非对女儿的成绩不在意。“她妈妈很强势,对女儿挺凶的,经常能听到她吼小孩不会做作业。”李家在水木年华小区的邻居谭女士说。桃源小学的老师分析,李氏夫妇可能对孩子的现状并不满意。
李某某的同学也提到李某某在案发前曾说想把一个婴儿装在包里,并且从楼上扔下去。同学以为是玩笑。刘建文也了解到,这个女孩子喜欢养小动物,曾亲过蜗牛,还将一只蜗牛捏碎。
鹏运左岸小区也有邻居提及小女孩曾捏小孩脸,导致小孩惊哭,她站在那里,表情木然。虐童视频曝光后,李显纯曾从外地回到石踏坡小区。12月6日晚,他到小区小卖部买啤酒,和往常一样同邻居聊天。有人说“你孙女是不是有问题,去检查一下撒”。他勃然大怒:“我孙女没得问题”。
“我不能失了这个面子。”这个老工人在人堆里兀自嘀咕了一句。第二天,他就从小区里消失了。(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名为化名)
图文均摘自12月12日《南方周末》,雷磊、王胜男、 李纯、 李兴丽/文
相关阅读
“暴小孩”更需要心理关爱
李某某头部受伤后经常打小孩。 北京安定医院儿科主任崔永华:外伤,如车祸、撞击等伤到了头部,有时会造成“脑外伤所致的精神障碍”,程度因人而异。如果脑外伤损伤影响额叶,就会出现性格方面的变化,如无缘由的爱发脾气、冲动、记忆力受到影响、认死理等。因为是外伤所致,恢复并不容易,但在医生的指导下,也会有些进步。如吃些营养神经或抗精神障碍的药,进行心理调整、学会控制情绪的技巧。
李某某家四年里两次搬家换了三个住处。 青岛李沧区教育局心理教研员宗玲:从小随父母“漂”在异地的孩子,本身会有些被“排斥”在外的感觉,应该培养他们直爽、开朗、随和的性格,拥有开阔的视野和胸怀,更容易融入集体,这样才能接纳新环境带来的种种不同,对于不能适应新环境的孩子可以从模仿游戏中学习不同角色的行为要求,如让孩子扮演工人、售货员、医生等游戏。
邻居们劝李显纯带孙女去看医生,他勃然大怒。“我不能失了这个面子。”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久英:孩子的表达能力有限,特别是上小学前的儿童,对于孤独、缺乏安全感、渴望关爱,可能会用一些“情绪语言”表达,比如乱发脾气、逃学、装病等,家长要及时发现苗头。在大人看来一些简单的小事,都会对他们的心理、性格造成不良影响,不能因工作忙而忽视孩子的心理诉求。
(本版编辑采写)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