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电子报 > 正文

子宫腺肌症越来越多

2013-12-16 11:31:08来源:健康时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据国家卫计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人工流产人次多达1300万,位居世界第一,其中30岁以下的女性占一半以上,也就是600多万。随着人工流产、刮宫等手术的增多和逐渐年轻化,子宫腺肌症也渐渐在年轻女性中蔓延。

  在我的门诊中,以前常发生在30~50岁以上已经有过生育经历的女性身上的子宫腺肌症,近年来却更多见于多次反复人工流产、刮宫、剖宫产手术的年轻女性身上。

  通俗地讲,子宫腺肌症就是子宫的肌肉和腺体发生了毛病。子宫由三层组织组成,里面是子宫内膜,中间是肌肉,外面是一层和腹膜一样的浆膜。正常情况,子宫内膜应在肌层下面,它们之间有界限。但如果子宫内膜和表浅的肌肉层受到损伤,比如分娩、多次反复的人工流产和刮宫等,子宫内膜会乘虚而入。它们在子宫肌肉里生长发育,并刺激周围的肌细胞增生,就形成了子宫腺肌症。

  在肌肉里的子宫内膜和正常的子宫内膜一样,随月经周期变化而出现周期性充血、水肿甚至出血,从而引起强烈的子宫收缩,产生剧烈下腹痛。如果您的痛经症状越来越严重,且常常延后,一般延迟8~12天,伴经量过多、月经失调、贫血和头晕、下腹部疼痛不适、坠胀、性交痛等情况,应尽早就医。

  患者除了会产生持续性下腹痛、腰痛、痛经、肛门坠胀感等身体不适外,更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不孕,要引起足够重视。但大家也别过于紧张,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是能治愈的。

  子宫腺肌症的治疗手段较多,一般来说,要结合患者的年龄、症状及生育要求进行个体化选择,常应用手术、药物等方式进行综合性诊治。对于轻度症状,比如只感到下腹部轻微疼痛不适,可用布洛芬、消炎痛等抗炎止痛药来缓解症状,还可用雌三孕酮作为常规治疗药物,但停药后易复发。

  若病情严重,则考虑首选切除子宫的手术治疗,以避免残留病灶。对于尚未生育的年轻女性,可选择做导管介入治疗,不但创伤小,能重复治疗,且能保证生育能力。从临床上看,介入治疗后3个月内约有80%~90%的患者痛经能完全或基本消失,月经恢复正常,3~5个月内病灶明显缩小变软。另外,还可选择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一般术后3个月就可妊娠。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