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电子报 > 正文

急救车收费有点乱

2013-12-12 22:04:06来源:健康时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

  日前,辽宁省沈阳市“120”急救车被曝行驶9公里路程,收费18项,高达1670元。12月2日,沈阳市卫生局联合调查组公布调查结果,认为的确存在误收费问题,并作出处罚意见(相关评论请见12月9日健康时报头版《急救车乱收费改好好整顿了》)。急救服务到底是如何收费的?

  老百姓对急救收费有两个误解

  北京急救中心副主任刘红梅表示,对于急救收费问题,老百姓误解由来已久。一种是误认为急救不收费,一些患者会有这样的反应:“‘120’难道不应该跟‘110’一样不收费吗?”另一种是对收费没有异议,但是针对车上诊疗费用能够纳入医保报销,而车费不能报销难以接受。甚至有患者提出将急救车的车费折算到治疗费里报销的想法。

  在刘红梅看来,院前急救目前还属于稀缺资源,收费也是政府引导合理使用的调控手段。但收费标准并非由急救机构自行确定,而是根据各地发改委制定的医疗收费标准执行。

  据了解,各地急救收费标准不尽相同。大部分城市“120”急救车在市内出车5公里(含5公里)内每次收取出车费30元,超过5公里每公里加收1.5元(含往返里程),医护人员出诊费以及用药、应急处理费用等另行收取。

  北京院前医疗服务的收费标准依据上世纪90年代的《北京市医疗服务收费项目标准》,其中关于急救,只有出诊费、急救车出车费、特殊大型活动保障费用和长途转运费,急救车上医疗行为的收费没有依据,只能将针对医院的诊疗收费标准平移到急救车上。“院前急救的成本更高,参照医院收费标准并不合理。”一位急救医生对记者说。

  由于财政补偿不足,多数急救中心要挣钱养活自己,一部分急救中心不得不设在某家医院,靠院内补院前的方式维持运营。根据2011年全国院前急救资源现状调查,仅有9.73%的急救中心独立于医疗机构。

  急救价格和成本倒挂催生新隐患

  在北京,城六区全年的平均急救车单车收费仅在150元左右,这笔费用,既包含急救医生、急救护士、司机、担架工等出诊人员的人力费用,也包含了检查、治疗等随诊费用。

  北京急救中心作为公益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由北京市财政每年投入约1.5亿元用于急救事业的发展,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但是,在其他一些财政保障不到位的城市,急救价格和成本的倒挂,就催生出新的隐患。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有的地方急救人员“奖金要靠自己挣”,这就很可能导致过度医疗行为的发生。

  另一方面,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急救的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急救开展的新业务也越来越多。比如,肌肉注射一次,医院收费5角,“120”急救车也只能收费5角,但是其特殊之处在于——急救是由多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团队服务,并且需要到患者家中完成,也就是说,这样打一针,投入的成本肯定要比在医院打同样一针大很多。有专家表示,这方面的收费要求将不利于急救事业发展。

  院前急救收费模式应更合理

  南方一些省(市)已经开始试点由政府制定的独立院前急救收费标准。

  以浙江省为例,一些城市急救中心有明确的院前急救收费标准。例如,一般急救病人院前急救费100元/人次,指入院前的“120”急救或现场急救;脏器功能衰竭、外伤、烧伤、中毒、窒息、休克等患者院前急救费150元/人次,既包括入院前急救,也包含诊察、治疗、监护、护理、氧气、材料费;心肺复苏抢救费100元/人次;大出血抢救费(含抢救材料、仪器,特殊止血材料除外)50元/人次等。

  浙江省杭州市的院前急救收费新办法还规定,急救费用由接诊医院收取,避免由“120”工作人员收取院前急救费,患者再持发票、社会保障卡以及病历本到医保经办机构报销导致的繁琐和不便。

  沈阳急救违规收费事件被曝光之后,有人说,急救收费价格之所以受关注,是因为在急救车上,病家没有讨价还价的能力,更容易“挨宰”。也有人力挺急救部门,认为现行急救收费未能体现医护价值。

  刘红梅说,从政府的管理规范和急救专业自身发展来看,一方面要提升专业急救服务能力,另一方面政府应根据新业务开展合理定价,减少医患之间因为价格问题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摘自12月5日《健康报》,闫龑/文,IC供图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