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电子报 > 正文

应该了解的育儿常识

2013-10-14 11:13:53来源:健康时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

  活动背景:近日,由健康时报和北京营养师俱乐部共同主办的“健康北京·名家讲堂”第五讲在北京开讲,育儿专家张思莱和读者朋友分享了她作为医生姥姥的育儿经——“婴儿床里的科学家·人之初的学习”。

  很多家长都喜欢给孩子看识图卡片,这是西红柿,那是油菜……我想说,你累不累啊?直接到厨房给孩子拿实物看多好!

  还有很多家长,为了省事,直接拿iPad下载各种学习资料让孩子学,孩子缺乏与父母之间的亲子交流,脱离了在大自然中学习这个过程,势必影响孩子的信息量的增加和知识的积累。

  孩子学说话时,要让他时时刻刻处于语言的环境中,不要过早满足孩子的需求。比如,有的孩子指着水瓶想要喝水,还没开始说话,只是“嗯”“啊”了两声,家长就跑过来“宝贝是不是要喝水?”于是就把水瓶递给了他。长时间下去,孩子就认为不需要说话就能够轻易得到他想到的东西,就不想学说话了。

  家长应该做到延迟满足,并耐心地问他“宝贝,你是要喝水吗?你说‘水’,我就帮你拿。”激励孩子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他就明白,只有用语言表达出来大人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促进孩子更好地学习言语。另外,别和孩子说叠词,如球球、肚肚、穿衣衣等。时间长了,孩子会认为大人的词汇原来这么少,说话这么简单,真没意思,就不愿意学说话了。

  孩子的智慧在手指,家长应该加强对孩子手指动作的训练,按照孩子发育的规律训练孩子。例如拇指和食指对捏动作,这是是人类使用最多的精细动作。一般在8~9个月开始训练,家长应给孩子反复操作的机会。手的动作越灵巧,孩子的大脑就会越聪明。

  我给我的小外孙训练这个动作的时候,用的是“小馒头”。先让孩子吃一粒,引起他吃的欲望,然后任他自己去抓着吃,因为不会使用拇食指对捏,他大把去抓,结果全碎在手心里,他吃不着干着急。于是我开始教他如何用拇指和食指去捏取,经过10多天训练,孩子终于学会了拇食指对捏。紧接着就让他继续捏更取细小的食物,如泡牛奶吃的谷物大米花。

  相关阅读:张思莱语录分享

  ■我常常对女儿说:“孩子没有重新成长的机会。如果由于父母的失职,培养出了一个不成器的孩子,他将会一辈子站在你的面前,你会一辈子内疚和后悔,但是已经无济于事。”

  ■你要想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自己首先就要成为这样的人。育儿的过程也是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

  ■父母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自己的孩子,如这个月我的孩子比上个月又学会了多少技能,今年比去年进步了多少,这样越比越有信心,孩子也在父母赞赏中获得自信。

  ■当初有出版社编辑找到我,让我将书中养育外孙子的过程尽量拔高,往培养天才方面写,以此夺人眼球,家长们喜欢,更能起到宣传的作用。我这样表明观点:“我的外孙子不是天才,真正的天才是极少数,大多数的孩子都是一般的孩子。我写书的目的不是为了教给家长如何培养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天才,而是让家长学会如何科学地养育孩子,让孩子健康的成长。我不会更改我写书的目的。”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