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今年爱牙日(9月20日)的主题健康口腔,幸福家庭。然而,当记者走进北京口腔医院儿科看到的却是父母焦急、无奈的神情,不少孩子甚至哭着抗拒看牙。
就是在这样的就诊环境中,北京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副主任医师张荃却未见难色,反而向记者展示了她的秘密诊疗武器:给乳牙早失患儿戴的保持器;牙齿受伤后定制的牙垫;矫正小“地包天”的 垫舌簧等。同时她还反复强调,儿科口腔的诊疗设备可不是成人的缩小版,是很有技术含量的。
受访专家:张荃,北京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副主任医师
擅长治疗:儿童常见的牙体牙髓病、龋齿预防、恒牙外伤诊治等
门诊时间:周一、周三(上午)
间隙保持器——
给早失乳牙占个位
正常情况下,乳牙脱落后很快会萌出恒牙,也就是开始长新牙了。但有时小朋友因为严重的乳牙龋病,发展成为根尖周疾病导致乳牙不得不早期拔除,如果恒牙还有一段时间才能萌发出来,就需要给早失的乳牙装个占位器——间隙保持器。
有的家长觉得这影响不大,但其实乳牙早失后容易使失去乳牙临近的牙齿倾斜,挤占空间,这样会影响恒牙萌发,最终造成牙齿排列不整齐。
因此,出现乳牙早失后医生会给孩子戴间隙保持器,就是把保持器的一端粘在早失乳牙的临近牙齿上面,另一端紧紧抵在邻牙上,保持早失乳牙的间隙,给恒牙留出足够的空间生长。
目前,常用的是戴环丝圈保持器,可别小看这物件只有3厘米大小,一般的牙科诊所不会开展这项业务,口腔医院或者综合医院的儿童口腔科才会开展这项治疗。
间隙器安装只需要十几分钟,戴好两个小时以后才能进食,给孩子进一天软食,照常饮水。同时注意清洁口腔,防止积累牙齿软垢,刺激牙龈引起发炎。最后,父母要经常给孩子检查是否有松动、脱落,别让孩子误吸误咽。如果间隙器松动或者脱落了,应及时到医院检查,重新戴入。每半年复查一次,直到恒牙萌出。
全牙列垫——
给受伤牙装个保护套
骨头受伤了,打个石膏;肌肉扯伤了,绑个绷带,那牙齿受伤松动了怎么办?
给受伤的牙齿装个保护套,张荃医生拿出一个薄薄透明的小塑料垫展示给记者看,这就是口腔儿科中的全牙列
垫。
小孩都比较淘气,有时候会磕碰到牙齿,导致牙齿松动,上下牙咬合时感觉疼痛。这个时候,受了伤的牙齿不能再受力,全牙列 垫就起到保护受伤牙齿的作用。
它是一片薄薄的透明塑料,可给牙齿受伤的孩子“量牙定做”。方法是在小朋友牙上取牙膜,1~2个小时就可做出完全契合的 垫,之后把它戴在受伤牙列上,轻轻一戴就会吸附在口腔黏膜,不需要任何黏合剂。
受伤的牙齿轻轻一咬就会疼痛,而全牙列
垫在保护受伤牙齿的同时,也方便了孩子吃饭和说话。家长要注意给孩子摘戴时动作轻柔,三餐之后要注意刷牙和清洗 垫,24小时戴着。
另外,根据孩子牙齿外伤情况,一般短的时间也要戴1~2周,并按照医嘱复查。
垫舌簧矫治器——
小地包天或可矫正
在张荃医生临床诊疗中,见过不少出现“反颌”现象的小患者,就是常说的“地包天”。正常的孩子应是上下牙咬合时,上面的牙齿在前,而“地包天”的患儿通常是下牙包住上牙。
造成小“地包天”的原因有可能是妈妈让宝宝躺着喝奶,宝宝够不着奶头,需要伸长下颌去含吸奶头,或者宝宝喜欢含吸上唇等不良习惯。不美观不说,还影响孩子的上颌发育,造成孩子凹形脸。
一些小“地包天”的患儿可以戴 垫舌簧矫治器进行矫正,它主要分 垫、舌簧两个部分: 垫抬高后牙,同时打开前牙的上下咬合,而舌簧主要放在患儿的前排上牙内侧,起到向外推动上牙的作用,直到患儿建立正常的上下牙咬合关系。
戴上矫治器的孩子需要每两周去医院复查1次,并调整舌簧。随着慢慢把上牙往外推,两侧固定的 垫也要逐步磨除,这个治疗过程需要3~6个月。
垫舌簧矫治器不适合所有的“地包天”患儿,对单纯上前牙往内倾斜的“地包天”患儿效果最好。张荃提醒说,“地包天”患儿戴矫治器的最佳年龄在4岁左右,太小的患儿往往不配合,5岁后的患儿乳牙接近脱落,不适合戴,可采用其他治疗方法。
另外,患儿刚戴矫治器时要吃流食、软食,适应后可正常饮食,但不要用前排牙齿咬食物,可用两侧牙齿。家长还要注意检查舌簧,避免折断后被患儿误食。三餐后要摘下矫治器清洗干净,同样可24小时戴着。
■链接
第一次看牙最为重要:北京口腔医院牙防办副主任张辉建议,家长特别要重视第一次带孩子看牙,如果顺利过了这一关,以后孩子再去看牙就会顺利很多。
另外,现在儿童口腔科医生在对付怕看牙的孩子方面也有很多方法,比如治疗牙病采取先无痛后有痛的方式、亲自躺在治疗床上示范、给孩子奖励一个小贴画等等,都能有效减轻孩子看牙时的恐惧感。
据《健康时报》2008-04-03 第02版《带孩子看牙重视第一次》
不要在开学前一周看牙: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主任张建强提醒说,看牙病与其他病不同,一般周期比较长,期间还需要多次到医院检查。
如果在12岁前进行龋齿治疗,周期大约需要2~3周,有的则要1~2个月;12~16岁阶段进行牙齿矫正戴矫形牙套的孩子,从初步检查到最后戴上要1个月。如果等快开学时再来医院看牙,很可能治疗周期没有结束就开学了,只能被迫中断治疗,影响治疗效果。
据《健康时报》 2008-8-21 第23版《开学前一周不宜再看牙》
成人看牙恐惧源自儿童期:对牙科治疗产生畏惧心理,近半数患者是来自4~18岁时,就诊时出现了首次恐惧心理。
牙科所持有的紧张或害怕的心理,表现在行为上就是疼痛的敏感性增高了,耐受力降低,甚至躲避治疗。
南京市口腔医院护士周美红曾对门诊近千例牙病患者进行过调查,结果发现有牙科恐惧症的人达到了65%。
据《健康时报》 2008-8-28 第24版 《孩子看牙,家长两难》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