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前段时间我做了个手术,感触特别深……”、“那天我去医院,碰到了这么件事……”经常有读者给健康时报打来电话,讲述他们遇到的健康问题。我们非常欢迎读者朋友分享自己的健康故事,并且会尽可能地给大家提供权威、详尽的解答。前几天,北京市朝阳区的读者郭正光就得到了满意的回复。
得了麦粒肿,听起来就是小事一桩,可亲身经历告诉我,一定要尽早治疗,否则就得动刀手术了啊!
夏末秋初,外地的朋友接二连三来北京玩,我当然义不容辞地奉陪到底。一个星期下来,右眼突然感觉不太舒服,一照镜子,眼皮红红的,微微有点肿,“去看看吧。”朋友对我说,“嗨,没事,不用管它,不就是个麦粒肿嘛,过几天自己就好了。”我大大咧咧的,心里没有当回事,不舒服的时候,还会用手去揉眼睛。
结果,这麦粒肿还真争气,不但没消,反而蓬勃发展,一天比一天大。
一个多礼拜后,麦粒肿变得又大又硬,像眼睛里有了个小球似的磨来磨去,右眼连睁眼都变得费劲,视野也变小了,眼珠都不敢乱转,一转就疼。我心里暗道不妙,急急忙忙跑到最近的医院去看病。
忍着痛终于见到了期盼中的眼科医生。
医生翻开我的眼睛看了看:“几天啦?”
“一周多了吧。”
“怎么不早点来啊,现在时间太久了,只能做手术了。”
手术!一个麦粒肿怎么就到了要动刀子的份上了呢?
“麦粒肿刚刚形成的时候,热敷啊,点眼药水啊都行,多数能消下去。现在都形成脓肿了,这么大一块,身体吸收不了,只能手术了。”听了医生的解释,我依旧心存侥幸,“可不可以不做手术啊?”
“不可以。”看着医生坚定的眼神,我才知道自己的大意闯了祸。本来十几块钱就能解决的事,没想到因为不重视,闹到了要做手术的地步,花了四五百块钱。并且手术刀还就在眼睛边上来回划拨,我还真是有些后怕。
还好,手术很顺利。临走时,医生还不忘叮嘱我一句:“不要老是不当回事,麦粒肿看起来是小病,有的人不注意,自己随便挤,如果把脓挤到血液里,那危险可就更大了。”
相关阅读:
治麦粒肿,要么赶早要么赶晚
武警总医院眼科眼科泪器病中心主任 陶 海
门诊中经常遇到麦粒肿患者,多数患者几天后肿块破溃,脓、血流出后痊愈;一些人隔上三五个月还会复发;部分人长期红肿,不消退。其实麦粒肿并不难对付,您只要记住要么赶早要么赶晚就行。
麦粒肿刚出现时,可以尽早治:如使用托百士眼液(1日4次)以及红霉素眼膏(每晚睡前涂眼,并用湿毛巾热敷,每次15~20分钟),同时还要口服抗菌素(如头孢拉定,1日3次)。如此,多数麦粒肿5天左右就能消退,再坚持用药2~3天,一般就能痊愈。但如果在刚起病3天内,您都没有管它,并且没有全身症状,就可以稍微“拖延”一下,无需药物治疗,等麦粒肿“成熟”了(一般一周左右),找医生做切开彻底引流(如前文中的读者)。
患麦粒肿,与我们的局部和全身抵抗力下降有关,还和一些不良的卫生习惯有关。预防麦粒肿,可以这样:1、注意眼部卫生,不用脏手揉眼,不用脏东西擦眼。2、注意休息和生活规律,增加睡眠。3、多吃水果蔬菜,少吃辛辣、烧烤和刺激性食物,忌偏食。4、积极治疗眼部慢性疾病,如结膜炎、角膜炎等。及时矫正近视、远视或散光。5、如果麦粒肿反复发作,平时可以用干净的手按摩局部眼皮及眼眶,保持眼皮上腺体的导管通畅,促进其分泌物的排出,并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环。
最后提醒大家,虽然麦粒肿又叫针眼,但却千万不能自行用针挑,避免新的感染;也不能擅自用手挤,以免使含有大量细菌的脓性分泌物通过血液扩散到颅内,继发严重感染,甚至威胁生命!
武警总医院宣传中心张静/整理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