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电子报 > 正文

脑瘫儿康复关键在家长

2013-08-26 16:22:08来源:健康时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受访专家:吴卫红,北京博爱医院儿童康复科主任

  擅长:儿童脑瘫的诊断与康复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

  北京博爱医院儿童康复科主任吴卫红认为,对于脑瘫的孩子只要有耐心、有爱心,康复得法,脑瘫孩子也可以享有同龄儿的快乐,独立的生活与学习。这个过程,除了正确的医学康复,家长的坚持非常关键。

  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 “医生,我给孩子测了智力,虽说分数是87(85分以上为正常)也是正常的。但我怎么总觉得孩子不灵光啊,您快给看看有没有问题。”一位家长抱着一个一岁五个月的孩子着急忙慌地进门就问。

  只见吴卫红主任详细了解了孩子的发育情况,看了家长带来的小儿脑部CT片,在叫了孩子名字,并拿起玩具跟孩子进行了一番交流后说,“这个孩子目前阶段智力发育是正常的,不是脑瘫。”

  家长还是显得很不放心。吴卫红注意到一个细节,当孩子听指令把玩具递给妈妈时,家长只是默默地接了过去。“你们对孩子的教育养护方式需要改进。”吴卫红主任说道,“比如当孩子把玩具递给您时,家长应该说谢谢你把玩具递给妈妈。要多鼓励孩子,鼓励要具体到某件事上,这样孩子下次才会模仿学习着做。”

  “孩子智力、运动能力发育稍微落后于别的孩子,家长就趁着暑期带着孩子来看门诊。”送走了这对母子后,吴卫红主任感慨道,“很多时候,孩子只是成长的速度稍微慢了一点,这就像我们成年人一样,有的适应工作很快,有的就慢些,但这并不影响以后的工作成就。”

  简易的家庭步态训练  一位“蜻蜓点水”般喜欢用脚尖点地的孩子小心翼翼地走了进来。在家长“脚跟放下”的提醒下,孩子努力做到脚跟也着地。除了腿脚不太灵便以外,这个6岁的孩子看起来都很正常,跟周围人打着招呼,很乖巧的样子。

  这是一位来复诊的轻度脑瘫孩子。“只是走得不好看,其他方面跟其他孩子一样。”吴卫红安慰道,“平时在家可以用红色不干胶剪出脚印的形状贴在地上,帮助孩子做标准步态训练。让孩子找找感觉应该怎么走,哪块肌肉用力。还可以学滑旱冰,练习单下肢负重。”

  这孩子很乖,一直认真地听医生讲解,诊疗结束后,家长留下来问问题,孩子也探头听,生怕漏掉了什么。“如果智力、能力还不错,可以告知实情。不然,孩子非常努力还达不到家长希望的标准时,会产生自卑感,也可能出现心理、性格问题。且孩子若能发挥主动性,对康复效果也有益处。” 吴卫红提醒。

  控制姿势才有可能自理 家长抱着一个“小章鱼”般手舞足蹈的孩子来找吴卫红,这孩子头和四肢总是不自主地动,就像一直在闹脾气。“医生,这孩子已经三岁了还不能独自站立,不会自己拿勺子吃饭。”家长着急地说。吴卫红查看病历后惊讶地问:“孩子在5个月时就已诊断为脑瘫,你们都做什么康复治疗?”家长面面相觑,尴尬地说,因为夫妻俩都在外打工,孩子是给老人照管的,只做过短期的康复和按摩。

  吴卫红把孩子放在垫子上观察爬行,但孩子只会像兔子那样一跳一跳。把玩具沙锤递给孩子,孩子也只会用一只手接。

  吴卫红微微埋怨家长说:“一般我们对脑瘫的早期诊断是小孩6个月到9个月,你们的孩子5个月就诊断了手足徐动型脑瘫,说明情况比较严重。当时就应开始系统的康复训练。现在,你们应把注意力转到孩子身上,先尽量解决孩子对自己异常姿势的控制问题,为将来生活自理打基础。可以先做双手对称性训练:买个球,大人和孩子一人一边,双手抱球推来推去。家长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教会孩子正确运动,不要等孩子自然学会。也可以住院进行上肢、下肢、语言、智力的系统训练,70天一个疗程。”

  记者手记

  在门诊,吴卫红反复强调:每个孩子的症状都不一样,康复训练的内容也有差异。但总结起来,长期全面的康复才会使孩子的逐渐恢复成为可能。这个理念在中国最早的接受者和践行者是一个伟大的父亲荣晓鸣。

  在他不懈的努力下,儿子荣博从一个不能站立的脑瘫孩子成长为一个留学挪威、美国的优秀青年。吴卫红现在回忆起荣博这个孩子,满眼都是笑意。“他是北京博爱医院1988年儿童康复科收治的第一位小患者。当时他快四岁了还不会站立,也是手足徐动型的脑瘫。他的父亲持之以恒给儿子自创了各种坚持康复训练的方式。现在他只是走的不太好看而已。”

  吴卫红提醒,有诸如早产、出生时窒息、母亲接触有毒物质等脑损伤高危因素的孩子应及早积极干预,不要等症状出现。已诊断为脑瘫后更应不间断地持续训练,才能达到生活自理,回归家庭、回归学校的目的。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