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电子报 > 正文

双相情感障碍不是天才专属

2013-08-12 02:57:57来源:健康时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

  天才和疯子之间只有一线之隔。

  用这句话来形容被双相情感障碍困扰的一些知名患者,再恰当不过。如果您对双相情感障碍感到陌生,那么下面这列大名鼎鼎的名单,您一定再熟悉不过,梵高、丘吉尔、普希金……

  没错,他们都曾受双相情感障碍困扰,而离我们最近的,大概就是近期热论的,国内著名网络写手,盗墓笔记作者南派三叔因受双相情感障碍困扰而封笔。

  别以为“双相障碍”只是天才们的专属。在精神类疾病中,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常见病。浙江省曾做过一个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每100个人中,就有9个人符合双相障碍(含抑郁症和神经性抑郁)的症状标准。

  这个听起来看起来很复杂的病,实际上,离我们很近。

  患病:创作型职业更易中招

  北京安定医院院长助理、临床大科主任王刚介绍,同广被人熟知的抑郁症不同,双相情感障碍的表现更为复杂多样。二者相比,抑郁症表现为长期精神压抑,而双相情感障碍,则是抑郁与躁狂并存。

  不知道这是折磨,还是馈赠,双相情感障碍在发作时,尤其是躁狂发作时,常为患者带来特殊的灵感,令其燃烧出寻常人不能燃烧出的光芒。或许,这也是为何众多患者都是创作达人的原因。

  比如,海明威是最典型的躁郁症,据说他抑郁时,三年写不出一部小说,而躁狂状态下,一年可以写三部小说。

  早在1987年,爱荷华大学的南希·安德烈亚松就调查了30名创造性的作家和30名作为对照的普通人,发现80%的作家都经受过精神疾病,特别是双相情感障碍和重度抑郁的困扰,而只有30%的正常人有此经历。“从这些案例中不难发现,创作型职业的人群更容易患上双相情感障碍。”王刚主任解释。

  而美国精神病学专家凯·雷德菲尔德·贾米森也曾在《疯狂天才:躁狂抑郁症与艺术气质》一书中,开列了一个长长的名单,列出了“可能患有重度抑郁或躁狂抑郁症的作家、艺术家和作曲家”。榜上有名的41位作家,除了海明威,还有:伍尔夫、查尔斯·狄更斯、果戈理、格雷厄姆·格林等。

  确诊:症状多样易被混淆

  双相情感障碍一般分为双相Ⅰ型和双相Ⅱ型。王刚主任进一步解释,双相Ⅰ型首先为情感高涨、自我感觉好,精力旺盛,睡眠少,感到周围一切都无限美好。双相Ⅱ型的病人多数时间则处于抑郁状态,表现为情绪低落,进食差,懒于梳洗,度日如年,严重的会自杀;而为达到自杀目的,会进行周密计划和伪装,以避开别人的注意。

  而两者的表现常交叉出现,于是,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的心境就这样在时而情绪高涨、时而悲观绝望的两极之间左右摇摆。可谓,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而这些复杂多样的症状表现让患者无所适从,更给专业医生带来了准确诊断的麻烦。

  很简单,患者在躁狂发作时,正是自我感觉良好之时。他们陶醉于这种状态带给自己的刺激与好感。正如上文说到的那些靠灵感而生的创作工作者,虽然医学研究并没有完全证实精神疾病和创造力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但的确这种状态能令大脑兴奋异常,灵感源源不断,而这种状态,又有谁会怀疑自己“精神有问题”?更谈何去就诊?更遗憾的是,双相患者这种躁狂状态持续的时间并不长。

  研究显示,双相患者6%~9%的情况是以躁狂发作,而70%的情况是以抑郁症状发作。

  因此,很多的患者是因长时间抑郁,才去就医。而且,就诊时根本不会提及自己躁狂状态——他们觉得那恰是自己感觉最舒服最正常的状态。因此,这也为医生带来了诊断困难,常常被误诊为抑郁症。

  治疗:用药最怕南辕北辙

  王刚主任提醒,误诊带来的麻烦更严重的是直接导致用药的“南辕北辙”。

  抑郁症与双相情感障碍是完全不同的用药方法。如果在就诊时,没有及时说明躁狂症状,或者医生问询时,忽略了除抑郁外的其他表现,而错误的将双相诊断为抑郁症,将针对抑郁的用药用在双相患者身上,那么会让躁狂的表现更加严重,可谓雪上加霜。比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时应选用治疗双向情感障碍的药物思瑞康——富马酸喹硫平片,而非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的药物,目的是控制调整躁郁程度,但若用了治疗抑郁的药则会加重病情,更不利于控制。

  因此,当就医时,一定要全面介绍近期出现的异常状态,无论是兴奋抑或是情绪低沉,都要一一告知。那么如何初步判断是否有双相情感障碍呢,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稍加关注。

  一是有抑郁和躁狂发作的症状。抑郁持续时间两周以上,躁狂持续一周以上。

  二是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比如,难以维持学业,无法继续工作等。

  三是一定排除躯体性疾病。某些躯体疾病及用药也可能引发情绪的抑郁或亢奋。

  自防:网络自查很不靠谱

  没有谁的情绪永远是一条直线,它总是会像你的心电图一样有起有伏。一个月里可能会随生理周期而起伏,一年里则可能随季节变化而起伏,就算一天里,也可能受到阴晴气候的影响,而产生情绪变化。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上网一搜,就会“自我诊断”,填一些表格,做一些评分测试,对号入座是否是抑郁症或者双相情感障碍。王刚主任提醒,这种方法作用甚微,盲目依赖甚至会延误就诊。

  精神疾病的鉴定有一定困难。内外科的诊断,由化验后的数据说话,但躁狂状态下的患者,面对自己明显不合常理的举动,会找到N个理由来说明这样做的必要性。而且,简单的网络自查表格,难以全面准确反映疾病,即便是医生所用的专业评估表格,也是确诊病症后用于评估患病程度。最可靠的自防方法,还是在出现上述相关表现时,及时到精神专科医院就诊并完整陈述病情,以帮助医生诊断。

  此外,对于已经确诊抑郁症的患者,也应警惕是否有双相情感障碍的倾向。美国医疗机构曾对一组人群进行跟踪调查,人群中抑郁症患者为16.8%,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为3.7%,跟踪十五年后,起初诊断为抑郁症的人群中有45%的患者转为双相情感障碍,因此,从这个调查中也可以发现,抑郁症也是双相的潜在人群,尤当引起重视。

  护理:病情不稳定时防自杀

  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家庭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首先,家人应该给与患者足够的尊重、理解、接纳、关心、支持、帮助患者。

  其次,家人也需要正确认识疾病,支持患者积极治疗、尽早治疗,反复发作者树立长期治疗的理念,定期门诊复查,与医生沟通,监测病情和药物副反应,维持病情稳定,防复发。

  第三,在患者病情不稳定时,注意防止自伤自杀,冲动伤人,抑郁时让患者看到希望,感受到关心支持,处于激越及严重躁狂状态时避免冲突,避免激惹患者。

  另外,平日注意帮助患者培养良好的性格,矫正不良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学习心理调节的方法;促使患者积极参加社会性活动,以期减少或防止发生残疾。

  名词解释

  双相情感障碍,又称躁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类疾病,发病的时候,患者既有躁狂发作的一面,又有抑郁发作的一面,患者的心境就在时而情绪高涨、时而悲观绝望这两极之间摆动。

  受访专家

  王刚,北京安定医院院长助理,临床大科主任,抑郁症治疗中心副主任。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委员,美国斯坦利医学研究基金会中国临床试验项目主任

  擅长治疗: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药理学领域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专家门诊,下午特需门诊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