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络上流传一种“吃榴莲喝酒导致猝死”的说法,各大媒体也竞相报道。此说法源于最近的一则新闻,一位中国小伙在泰国旅游,吃了很多榴莲,又喝了酒,结果引发心脏病猝死。榴莲和酒精联手,真的这般致命?
“榴莲+啤酒=夺命砒霜”,这种说法并不是最近才兴起,民间一直有这样的传言。但就最近这则新闻而言,过分强调了事件的巧合性,忽略了最基本的常识:小伙是做什么工作的?是否经常熬夜?以前是否有心脏病或其他疾患?吃了多少榴莲?喝了多少酒(大量酒精本身就能作砒霜)?就此得出吃榴莲喝酒导致猝死的结论未免太过唐突。
说到这,有些人可能要搬出日本的一项研究来反驳。2009年日本筑波大学研究人员从1千克榴莲中提取出1.7毫升含硫化合物,将其作用于酵母产生的乙醛脱氢酶——ALDH,结果发现,随着剂量增加,ALDH活性被抑制的更多,最高可达70%。ALDH是将酒精在体内代谢的有害产物乙醛转化为无害的乙酸的重要生物酶,ALDH被抑制,意味乙醛会在体内聚集,出现胸闷气短、面部潮红、头痛、恶心等醉酒反应。
看起来传言似乎得到了科学验证,但体外实验中的简单化学反应根本不能和体内复杂的代谢相比,而且实验中是含硫提取物,我们吃的是榴莲,要想达到实验中的效果,不知道要吃多少榴莲!
日本学者也知道物种差异太大,于是锲而不舍,又做了跟人体代谢更相近的动物实验:每天给4周大雄性大鼠灌匀浆后的榴莲(24克/千克)和酒精(1.25克/千克)。对一个60公斤的成年男性,这个剂量大致相当于每天吃3斤榴莲,喝5瓶500毫升的啤酒或半斤多白酒。4周大的大鼠对人而言只有8岁,每天让幼鼠吃这么多榴莲、喝这么多酒,然后观察体重、肝功能、酶活性和正常饮食大鼠的差别,结果可想而知。此外,研究仍是将大鼠肝脏取出,在体外观察榴莲提取物对肝细胞ALDH活性的影响,且实验动物都是人为处死,没有自发死亡的。可见,吃榴莲喝酒导致猝死的说法不科学。
观点:
2013年,泰国《宋卡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指出,榴莲和酒同食,还是要当心。笔者的观点:就算榴莲会影响人体ALDH活性,个体差异千差万别,大量榴莲和酒精,也许、可能会加重某些人的醉酒反应,但一般酒醒后即恢复正常,要作“夺命砒霜”,还需要点“坏运气”。
总结:
吃榴莲喝酒导致猝死的说法不科学,撇开榴莲不谈,胃溃疡、脂肪肝、心肌病、肥胖、神经系统损伤等都和饮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任何情况下,饮酒都需限量。另外,榴莲热量较高(是火龙果的3倍),不管多爱吃,一次吃1~2瓣儿即可,不要贪多。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