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晨型人,日本“早起心身研究所”的所长税所弘最早提出的概念,他将晚上早睡,早上四五点就起床的人定义为晨型人,并预言“夜型社会已经逐渐迈向晨型社会。”
之前有记者对科比做专访,“科比,你为什么如此成功?”科比却反问“你知道洛杉矶凌晨四点的样子吗?”记者摇摇头,“我知道每一天洛杉矶凌晨四点的样子。”科比回答。
事实上,许多优秀的人都很重视清晨时光,曾国藩将早起列为家风;韩国前总统李明博不间断地坚持清晨4时半起床,运动一小时,阅读一小时;画家蒋勋则说“每一个清晨,从黎明日出的微光看花,静坐在花前,像参悟生命的来日方长,是岁月的老花,是头发的花白,但是也是生命的灿烂之花。”
既然这么多的人推崇早起,我们也不妨来一起过过晨型生活。
研究篇 早晨型激素能分散压力
美国《情绪》杂志刊登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早睡早起的人幸福感更强,生活总体满意度更高;而习惯熬夜的人则更容易发生“社交时差”综合征。
而据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小组证实,与常熬夜的人相比,早睡早起的人精神压力较小,精神健康程度较高。研究人员向440名职员分发了早睡早起型、“夜猫子”型生活方式调查表和自我判断精神抑郁度问答表。还测量了被研究对象上班和回家时唾液中皮质醇的指标。结果表明,早睡早起者唾液中的皮质醇指标较低,精神抑郁度也较低。
科研人员解释,皮质醇起着分散压力的作用,由于没有压力的生活是不存在的,因此这种激素对守护人类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方法篇 五步法成为晨型人
正如建罗马不是一日之功,早起这件事也别指着能一下子发生巨大的改变。不妨从小细节开始,做好每一步,逐渐成为晨型人。
先从早起15~30分钟开始,习惯一段时间后,再缩短15分钟,慢慢改变直到你达到目标;
每天建议早一点上床,即使还不犯困,试着在床上阅读,等到疲惫的时候就可能以超出你想象的速度入睡;
不妨在睡前把闹钟放得离床远一点,这样早上就必须下床关掉闹钟,然后迅速逃离床去洗漱,刷牙时可以用不习惯用的那只手(比如左手)来进行能更快恢复精神;
早起看起来是一件强迫自己做的困难事情,但是如果做一件快乐的事情来作为奖品,你就会慢慢期待着早起了,比如阅读、摆弄一会花草、做会瑜伽或是享受一顿丰盛的早餐等;
早起不是为了用来浏览博客的,起床后要充分利用时间,来做一些重要的或需集中精力的工作,比如锻炼、规划工作等等,坚持一阵子后你就会发现,一天的效率大大提高了。
统筹篇 根据生活计划设置睡眠程序
当然,晨型生活的前提是要保证充足睡眠。悉尼伍尔科克医学研究所的睡眠研究员基斯·王博士认为,睡的时间多少很重要,而睡觉和起床时间都会影响睡眠是否充足。
何时想要睡觉和起床受到“生物钟”的极大影响,虽然每个人的生物钟不同,但大多数人可通过生活的预定计划来设置睡眠程序。
想成为一只“百灵鸟”,改变起床时间比改变睡觉时间更有效。可把每天的睡醒时间推前一点,并在醒来的第一时间把自己暴露在光亮之中,以此来重置醒来时间。想成为一只“猫头鹰”,焦点就要放在每天延迟上床睡觉时间上,在晚上保持周围都是亮光而在早上推迟周围出现亮光的时间。
不过一旦生物钟设置好了新的作息“程序”,你就要通过规律作息来保持它的运转。
据《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2013年6月23日、据美国“ABC 健康&福利”官网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