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全国曾掀起过一场“国民三里灸运动”。自此“婴儿灸身柱,促发育;十七八岁灸风门,防感冒;二十四五岁灸三阴交,促生殖健康;三十以后灸足三里,促长寿;老年灸曲池,促耳聪目明,预防中风”的灸法保健习俗便保存至今。
日本是世界上长寿人口较多的国家之一,在那里几乎各个行业我们都能看到一些白发苍苍的老者,而且这些老人不仅寿命长,身体还特别健康,其实他们长寿的秘诀与伴随一生的艾灸疗法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新生儿灸身柱
在日本许多地区的婴儿出生后75天都要进行身柱灸。身柱穴在人体的背部正中督脉上,接近肺脏,通于脑髓,有全身支柱之意,如果小儿有反复感冒、经常腹泻、吐奶、没精神发呆或是饮食差等病症时,家长便可以考虑为孩子做做身柱灸了。取穴后施灸10~15分钟即可,以局部红热舒适为度。
没有不适症状,出生75天后,家长也可以带孩子到医院请专业医师为孩子进行一次身柱灸,以后可每月灸一次,连续灸至3岁,可加强身体免疫力。
十七八岁灸风门
古代日本人认为感冒是万病之首,并认为在十七八岁左右成人之际灸风门穴可御肺系之疾。风门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与督脉的交会穴,是风邪出入的门户。中医认为灸此穴可宜肺解表、疏散风邪、增强肺通气量,起到防治感冒、肺炎等症的作用。
风门穴位于我们背部,从朝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的中心,左右各2厘米左右的地方便是两个风门穴的位置。在感冒流行期间,每日灸1次,连灸10天,每次5~10分钟,有预防作用。
二十四五岁灸三阴交
据《针灸临床治疗学》记载,日本人到二十四五岁时要灸三阴交,称为下毒之灸,妇女为调理经血,亦必灸三阴交。这是因为月经的发生、胎儿的孕育,都有赖于血液的滋养。三阴交穴为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穴,不仅是保养阴血的关键穴位,而且对多种男科、妇科病症都有治疗作用。
取穴后将点燃的艾条悬于穴位上灸10~20分钟,每日或隔日灸1次,连续灸1~3个月。痛经发作时在此穴位上按揉几分钟,疼痛便会得到缓解。但需要注意的是孕妇不要按揉此穴。
年逾四十灸三里
早在德川幕府时期,日本便提倡全民施三里灸,至今日本仍流传着“灸足三里,得长寿”的谚语与习俗。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一横指处,自己按压按压,有酸胀沉麻感就是穴道,该穴可促进胃的运化吸收功能,延缓衰老。
女子35岁,胃气开始衰退,而且还四肢无力,颜面开始枯萎,男子一到40岁,身体也开始走下坡路,吃饭易塞牙缝、头发渐白,还常脱发。因此,30岁过后,每季末15天,不妨每天早晨7~9点间将艾灸悬于足三里穴位上施灸15~30分钟,可加强消化系统功能,强身健体。
老人敲打曲池穴
日本老年还有灸曲池,以促耳聪目明,预防中风的习惯。中医认为曲池穴有疏风清热的作用。出现上火发火,咽喉肿痛不舒服等症状时,端身正坐,屈肘时最高点凹陷处取曲池穴使劲按5分钟左右,连按3~4天,症状便可见好转。
老年人多有高血压等症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取曲池穴进行针灸或艾灸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在家里可以用敲打法代替,每次连续敲打5分钟左右,以感觉到酸胀感为宜。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