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电子报 > 正文

奶瓶龋该叫“喂养龋”

2013-05-09 03:26:15来源:健康时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我们家宝宝不用奶瓶喝奶,是母乳亲喂,为啥还会患上‘奶瓶龋’呢?”不少妈妈有这样的疑惑。其实,奶瓶龋更确切的叫法应该是“喂养龋”。

  宝宝约从6个月起,乳牙开始陆续萌发,至2岁半左右完成,共20颗。乳牙从一萌出就有蛀牙的可能,这时期患的龋齿一般称为“奶瓶龋”,因为很多婴幼儿的龋齿是奶瓶使用不当引起的。

  奶瓶龋,从字面上理解是用奶瓶喝牛奶造成的蛀牙。其实并不一定。除了长时间含着奶瓶睡觉,易造成龋齿外,婴幼儿喝完牛奶后直接睡觉、母乳喂养方式不当、吃饭缓慢、将果汁等甜性饮料或牛奶等含在口内等,都可能是造成这种蛀牙的原因。因此,现已将这类龋坏定义为“喂养龋”,即由于家长喂养的方式不当引起的乳牙龋坏。

  这类坏牙常见于年龄很小的孩子,尤其好发在上前牙,严重时会引起牙齿疼痛、牙龈肿胀,造成孩子饮食上的困难,影响生长发育。

  因此,提醒妈妈们注意了,婴幼儿时期,由于宝宝年龄小,配合程度有限,家长要尽早学会给幼儿“刷牙”。从萌出第一颗乳牙开始,家长就应每日用清洁的纱布帮助孩子“刷牙”,不要用奶瓶作为哄孩子的工具,不让孩子抱着奶瓶、含着母乳睡觉,最好做到吃完奶后再喂些清水,擦拭牙面。

  龋病的预防,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建议家长尽可能从孩子1岁开始,每3个月至半年就带他做一次口腔检查,一旦发现龋坏或异常,及早就诊治疗。

  温馨提示:

  你知道吗?早在母亲怀孕时,孩子的牙齿就已开始发育了。不少家长认为孩子牙齿的发育有缺陷、龋坏了,吃点钙片就能使牙长好。钙确实是牙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元素,但牙齿的数目、大小及形状早在胚胎时期就已经决定了,等牙齿一旦萌出,钙化早已完毕,再吃钙片也于事无补了。所以,提醒准妈妈们注意了,孕期一定要注意补钙。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