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电子报 > 正文

蕨菜尽量少吃

2013-04-29 22:19:50来源:健康时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蕨菜是种特色山野菜,但却被国际权威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组织(IARC,目前不同物质对人类致癌能力大小均依照其标准分类)归类为“对人类是可能致癌物”。
    1987年登上IARC黑名单,对动物致癌的证据确凿
    蕨菜炒腊肉是贵州的一道名菜,河南等地的老百姓也会将鲜蕨菜(也叫拳菜,春天采摘后因没有长开,头部像一个小拳头)晒干后食用,云南人喜欢吃凉拌蕨菜,但这样一种大家常吃的野菜,却早在1987年就登上IARC的黑名单。IARC将蕨菜定义为2B类致癌物(Group 2B),即对动物致癌证据确凿,对人类是可能致癌物。
    在国际癌症研究组织(IARC)官网上查询蕨菜(英文bracken fern)的相关研究,发现早在1965年,外国学者就发现新鲜蕨菜可以使多种动物出现肠腺癌,并且这种致癌活性还可引起实验动物出现胃癌、肺癌及膀胱癌等。
    另外,中国的研究者也在动物身上发现了蕨菜导致肠腺瘤和乳腺癌的证据,发病率最高一组达33.5%。
    蕨菜对动物的致癌性毋庸置疑,但由于动物实验不能直接推广到人的身上,而且人的饮食复杂多样,因此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蕨菜对人类致癌。但蕨菜作为一种可能致癌物,增加了患癌风险,尽量少吃或不吃。
    越新鲜的致癌危险性越高,鲜品干品最好都不要食用
    河南地区的人喜欢吃干蕨菜(鲜蕨菜煮熟后晒干或直接晒干,呈紫色或棕色),而云南等地区的人喜欢吃鲜蕨菜,即将鲜蕨菜(呈绿色)焯水后凉拌或炒食。提醒大家,鲜蕨菜的致癌性要高于干蕨菜,蕨菜中含有的原蕨苷、橡皮素、山柰酚、单宁酸等都可能参与了致癌过程,这些物质只能随加工处理降低,不能消失。
    鲜蕨菜致癌性高,吃干蕨菜可以吗?答案是不可以!晒干、焯水虽然可以降低蕨菜的致癌性,但动物实验表明,癌症发病率虽然降低了,但并不能消除致癌风险。还要注意,动物实验数据来看,蕨菜致癌没有最低剂量,每天食用和单次食用均可产生毒副作用。因此,鲜品和干品都尽量少吃。
    另外有两个问题需要澄清:第一,吃蕨菜一定致癌吗?不一定。黄曲霉毒素是明确的人类致癌物,但不是吃一次发霉花生就一定会患癌,只是吃得越多,患癌概率越大,蕨菜是人类可能致癌物,道理也是一样的。第二,有些人可能会问,家乡的人吃了几辈子蕨菜,也没人因吃蕨菜而患癌啊?因为我们的饮食结构很复杂,引发癌症的因素也很多,蕨菜只是增加患癌风险的一个因素。而且,就算患癌,恐怕没人会想到这种不起眼的野菜上。不管怎么,尽量不要食用。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