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失眠过招》这篇文章发表后(健康时报3月25日3版、24版),许多读者打来电话,诉说自己或亲人失眠的痛苦,咨询能助眠的好方法。其实对于失眠,我自己也有体会——我是个心里搁不住事的人,遇到急事,比如出差、第二天有重要的活动,我就很容易睡不着、睡不踏实,第二天晕晕乎乎的,很难受。和朋友们聊天,有这种情况的还不少,尤其是女性朋友。怎样才能睡个好觉?睡眠专家们肯定有招,但那些要经过睡眠监测、评估、矫正等的治疗方法,并不适合我们这些偶尔失眠或者睡眠质量不佳的人。我想找些好用的助眠招。
后来,我看了北京电视台《星夜故事》节目,《养生堂》主持人悦悦、《美食地图》主持人梦瑶还有演员买红妹都讲了自己跟失眠“作斗争”的故事。梦瑶说:“我爱想事,所以失眠,而且脾胃不和(中医认为脾主思),‘胃不和则卧不安’嘛。后来有中医告诉我,睡前静坐15分钟,益脾胃、助睡眠。他说我们的脏器都是悬挂在脊柱上的,坐直身体,能给脾胃减压,有利于脏器的血液循环和运作。还可以按摩我们的身体正面,分上中下三个部分,分别顺时针按摩60圈。”记下这些,我找到了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内科王泽民教授,他出身中医世家,擅治脾胃病、睡眠障碍以及肿瘤等,我想他肯定能告诉我一些明确的方法。
“现在的人睡不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内心不静、身体不动。”王泽民教授说,现代人大都有许多物质追求,爱琢磨,同时有很多层面的压力,心静不下来。“我是1977年恢复高考的第一批考生,由于大家学习刻苦,压力较大,考前失眠的人特别多。有一个特别要强的同学因彻夜失眠而休学。大学毕业后,很多人都不治而愈。现在大家想得更多、压力的种类更多,自然难睡好。”他肯定了梦瑶说的静坐的方法,但同时强调,光是这么直直地坐着也不行,最好是“打坐”——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意守丹田(即关元穴,肚脐正下方三寸处)。这样才能静心、守住意念,同时让身心放松。
睡不好的人大多缺乏运动,尤其是脑力劳动者。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科学家早在2011年就公布过一项研究结果,称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锻炼,睡眠质量能提高65%。而王泽民教授说,运动能促眠在中医上也有说法——不运动的人多痰湿,痰热内扰就会失眠。“我自己也有体会。每天走上一两个小时,晚上睡得好。我的老父亲,也是一位老中医,每天都打太极、散步两小时,90多岁仍为患者诊病,完全没有老年人常见的失眠问题。”太极是王泽民教授特别推荐的一项运动,它能以意领气,是很好的动静结合的运动。“可惜现在我们的推广力度还不够。我去韩国交流的时候,看他们一年级的小学生都在打(太极)。”
……
接下来的两周,我就开始了“内静外动”的促眠实验。首先说外动:每天,我会利用中午吃饭和上下班的时间快步走,中午大概走二十分钟,早晚大概走五十分钟,达到了一个基本的运动量。再一个是内静。每晚十点半,我就提醒自己该收收心了。在床上静坐10~15分钟,尽量坐直身体,尝试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同时感受自己的呼吸,确实让心静了下来。同时,我感觉这种“眼观鼻、鼻观口”的训练,也占据了思维,让你不会天马行空地胡思乱想,也就好入睡了。
总的说来,我觉得这种“内静外动”的方法还是比较适合工作紧张、运动量少的人的。至少在这两周的亲身实践中,我入睡很快、睡眠质量也比较好。最后,还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应该怎么看待失眠的问题。可能因为自己还只是偶尔失眠,所以我会这么想:“一次两次睡不好无所谓,过两天自然就好了。”在写《同失眠过招》时,空军总医院睡眠中心高和主任肯定了我的想法。他说,很多人往往太在意失眠,反而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压力,只会加重失眠。“战略上重视,心理上轻视”才是应对失眠的好心态。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