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1955年9月27日下午5时,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授元帅军衔及授予勋章典礼,毛泽东主席颁发命令状,授予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10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这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著名的“十大元帅”。本期我们选择了其中三位元帅——“涂就七言染素绢,十万军帐哭刘公”的刘伯承、 “文革”中最早受到冲击、去世的元帅贺龙和英年早逝的第一位元帅罗荣桓,回忆他们在战斗、工作、生活中或治疗疾病、或医治重伤、或带病挑重担的经历,了解目前相关疾病的防治知识。
罗荣桓身患痔疮挑重任
甲子山一战过后,罗荣桓因操劳过度,身患重病。原先罗荣桓就有很重的痔疮,由于经常便血,有时甚至大量出血,身体渐渐虚弱。医生一再劝告他注意休息,但是在紧张的战斗生活中,哪里闲得住。
有一天晚上,罗荣桓从屋里出来解手,林月琴替他打着手电筒。那天大雪刚过,她突然发现雪地上一片红色。林月琴赶忙去请医生。医生拿来瓶子,让他留一些尿。尿的颜色仍然是红的,过了一会还可以看到血块。卫生部的领导人谷广善等都闻讯赶来,劝罗荣桓卧床休息,停止吃辣椒,服用叫“大健凰”的消炎药片。在缺医少药的敌后,这就是最好的药了。
服药、停吃辣椒,罗荣桓都做到了,只是卧床休息却难以照办,因为他还要出席总结甲子山战斗的会议。他安慰大家说:“我的病不要紧,只是腰有些疼,过两三天就会好的。”可是,几个两三天过去了,罗荣桓仍然天天尿血,一直持续了一个多月。他的脸色焦黄,人也消瘦了。透过眼镜片,可以看到他的眼窝已经凹陷了下去,但是他依然那样安详、镇定。每天,照常批阅文电,凡是需要他参加的会议,他总是坚持参加。罗荣桓是忍受着病痛,挑起重担。
摘自《罗荣桓传》,(文中标题为编者所加), 《罗荣桓传》编写组,当代中国出版社
刘伯承手术治眼伤
1916年3月20日,丰都攻城战发动。刘伯承奋勇当先,亲临第一线指挥。就在率领部众攻打城门时,刘伯承头部连中两弹,一弹擦伤颅顶,另一弹从右边“太阳穴”射入,透右眼而出。他昏倒在血泊之中。几位士兵在乱尸中找到了他,抬进城里邮局内休息,又请来“恒春茂中药店”老板郑慎之,给以治疗,敷些止血的草药。
之后刘伯承来到重庆先宽仁医院治疗了一段脑伤之后,就转到临江门一家德国人开的私人诊所治眼伤。诊所的沃医生医术高明,外科手术尤为著称。
刘伯承在这家私人诊所先后做了两次手术。第一次光是割去赘肉,理顺血管。几个月后,为装假眼进行第二次手术。当时,诊所设备比较简陋,动手术只能施行局部麻醉。沃医生一刀一刀修割赘肉,每一刀都疼痛钻心,难以忍受。
待包扎完毕,沃医生见他的座椅扶手已被汗水沾湿,便关切地问:“疼得厉害吧?”刘伯承坦然一笑:“才割了70余刀,小意思!”沃医生惊异地问他如何知道。刘伯承说:“阁下每割一刀,我就暗记一数,错不了。”之后沃医生听完刘伯承自述经历,禁不住翘起大拇指,啧啧称赞:“了不起,了不起。你是真正的中国人,也是军神、军神!”
摘自《刘伯承传》(文中标题为编者所加) ,《刘伯承传》编写组编,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
贺龙糖尿病恶化前后
贺龙久患糖尿病。医学专家诊断过,认为病情是轻的,只要用一般的药物和注意饮食就能够保持病情平稳。然而1969年5月上旬,贺龙连续摔倒了7次。
这样连续的摔倒,对于一个糖尿病人来说,无疑是病情恶化的征兆。到贺龙住院之时,林彪的亲信邱会作指示医院:“如果专案组找医院,叫我们派医生,不要派主任,派一般医生就可以了。”因此,由于按邱会作指令办事的医院负责人没有做抢救的准备,更没有组织有经验的专家到场等候抢救,贺龙上午8时55分住院,10时25分才开始治疗。10时55分,贺龙的血压下降到70/40。11时半开始组织专家会诊,医院负责人却不允许请治疗糖尿病酸中毒有直接关系的代谢科专家会诊,并且不顾病情危急,把会诊放在两小时以后的13时30分进行。会诊时又不让专家接触病人,不让他们知道这个病人是贺龙,只允许“背靠背”地让专家们根据“汇报情况,结合化验和X光片讨论”。在这样的会诊之后的一个半小时,这个曾使敌人闻风丧胆的开国元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含恨离开了人间。时间是15时04分。从入院到逝世,仅6个小时零9分钟。
摘自《贺龙传》,(文中标题为编者所加), 《贺龙传》编写组,当代中国出版社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