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电子报 > 正文

急救要打全民战争

2013-03-21 03:59:02来源:健康时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

  ■熙熙攘攘的美国夏威夷海滩上,突然传来女人的尖叫声:“Help、Help……”此间,一个小伙子飞跑过去,走到一位中年男子身后,用双手环抱住其腹部,然后猛然向内向上用力一兜,憋气男子猛地一咳,那块要命的食物一下子从喉部喷出老远。原来这位男子吃东西时不慎呛食,快背过气去了,幸好有这小伙子救命。

  ■在美国一家商场,一位顾客突然倒地,商场服务员快速上前,从病人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卡片,开始打电话。范利忍不住凑上前去,只见这张卡片上写着这位病人的姓名、住址、所患疾病以及家属联系方式。很快,救护车赶到现场接走了病人。“我当时惊呆了,”范利说,“这件事发生快20年了,即便是发生在现在的中国,仍然是一群人不知所措。”

  ■凌锋曾接诊过一位病人,当送到医院时,已经高位截瘫,丧失了自理能力。经询问才知道,这位领导乘坐的汽车不幸翻到了山底,当时伤者的脖子和四肢都还能动。司机一看吓坏了,把伤者从车里拖拽出来,扛在肩上,气喘吁吁地爬上100多米的陡坡。好心的小伙子哪里知道,就这么一扛,伤者的颈椎彻底断裂,高位截瘫的厄运就降临了。

  ■张澍在洛杉矶机场数心脏除颤器,太多,数不过来,询问工作人员才知道,洛杉矶机场竟一共有256台。这个数字不是一拍脑门想出来的,而是根据机场的面积算出来的,这些除颤器合理分布在机场的各个角落,一旦有人突发心脏病,能保证去取除颤器的时间来回不会超过3分钟,确保在心脏骤停急救复苏黄金4分钟内得到救治。

  审稿专家:

  王立祥,武警总医院急救医学中心主任、教授、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指导专家。

  解放军总医院的一位呼吸科主任,1991年在英国开会时,在地铁里突发心梗倒地,与他同行的著名呼吸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立即为他做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急救,各种抢救措施做得非常到位。5分钟以后急救车来了,患者被送入了医院,抢救成功!

  这是惊险而庆幸的一幕,而据首届世界急诊急救医师大会发布的数据,我国超过95%的心梗、猝死患者却没能这么幸运,大多因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急救而非死即残。健康时报今年两会期间组织的座谈会上,与会委员专家呼吁:急救不能光靠医生,还得打一场“全民战争”。

  懂急救,关键时刻能救命

  熙熙攘攘的美国夏威夷海滩上,突然传来女人的尖叫和救命声,原来一位中年男子吃东西时不慎呛食,憋得脸色铁青,快背过气去了。他的太太“像疯了一样”,大喊“Help、Help……”。就见一个小伙子飞跑过来,走到呛食者身后,用双手环抱住其腹部,然后猛然向内向上用力一兜,憋气男子猛地一咳,那块要命的食物一下子从喉部喷出老远。呛食者获救了。

  这是我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凌锋在夏威夷海滩上亲眼目睹的一幕。

  噎食有时候后果非常严重。2011年,澳大利亚捷星航空公司从新加坡飞往新西兰奥克兰的一架飞机上,一位男子就因吃飞机餐时发生噎食抢救不及时而死亡。“我以为他在大笑,然后看到他的眼珠在乱转,说不出话,嘴唇变紫。”死者的女友回忆起当时那一幕,“一分钟前我们坐在一起,亲吻、手牵手,而一分钟后他却身亡。”

  凌锋认为,夏威夷的那位小伙子不像是专业人员,但他的救人方式也应该不是“神来之笔”,而是因为平日里接受过急救培训,在危急时刻派上了用场。

  对于这种情况,全国政协委员、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范利也有着很深刻的体会,当年她就曾经用一拳把一个突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从死亡边缘给捶了回来。

  “当时我正在查房,有位患者突发意识丧失,心电示波显示心室纤颤,我随即用拳头给他心前区一击,患者得以成功恢复正常心率。”范利说,应该向民众普及一些简易的急救技能,在危急时刻才能该出手时就出手。

  次损伤,多因不懂急救加重

  “现在先不说普通的老百姓,就连许多有机会遇到突发事件的职业,比如司机或者警察,他们的急救常识都比较欠缺。”凌锋说,“这些人在急救网络中处于重要一环,如果这些人在面对车祸等突发事件后都根本不知道怎么去防止次生性损伤(因不正确的急救导致发生二次损伤),结果可想而知。”

  凌锋曾接诊过一位病人,送到医院的时候,已经高位截瘫,丧失了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经过询问才知道,这位伤者乘坐的汽车不幸翻到了山底,当时伤者的脖子和四肢都还能动。司机一看吓坏了,把伤者从车里拖拽出来,像扛着面口袋一样扛在肩上,气喘吁吁地爬上100多米的陡坡。好心的小伙子哪里知道,就在这个过程中,伤者受伤的颈椎彻底断裂,高位截瘫的厄运就降临了。

  凌锋提起自己在美国的一次事故现场所看到的情景至今还记忆犹新:“警察赶到后的第一件事是先拿颈托把伤者的脖子固定住,然后小心地把人从车里平移出来,送到担架上,但就是这两个关键性的动作,这个病人就可能恢复得跟正常人一样,不会留下像瘫痪这样次生损伤所造成的恶果。”

  除了事故损伤,对致死率极高的突发脑血管疾病,急救知识也能派上用场。凌锋说,虽然这个时候,患者和周围的人基本没有能力救治,必须立即送医院抢救。但当拨完电话,等待医生过来的时候,只需记得让患者保持侧卧姿势,就可以有效防止因卒中时吞咽困难使其呕吐物误入气道,避免窒息次生伤害的发生。

  对比了,才知道差距有多大

  “我当时都惊呆了。这事要是放在现在的中国,很可能是一群人围上去不知所措,还会造成局部通气不畅,给患者增加新的缺氧风险。”范利说起自己1995年在美国留学时的见闻仍啧啧称奇。

  当时,范利正在一家超市购物,不远处一位五六十岁模样的顾客突然倒地,看样子像是心脏病发作。作为医生,范利本准备上去抢救,但两位超市服务员已经抢先走到患者身旁,一个手法专业地按压患者的胸腔,进行心肺复苏,另一个开始掏患者身上的口袋,并很快从中找到一张卡片。

  范利好奇地凑上去,只见这张卡片上写着这位患者的姓名、住址、所患疾病以及家属联系方式。很快,救护车赶到现场,接走了患者。

  发生之突然,急救之专业,到达之迅速,没有全民普及的急救意识,搭建完备的急救网络,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硬件差,软件来补

  很多欧美国家已建立起了成熟的救急体系,其中硬件的完善令人惊叹。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任委员、北京阜外医院心内科主任张澍出访美国时,在洛杉矶机场偶然发现了一台自动体外除颤器。

  自动体外除颤器是用于心脏病突发抢救的设备,使用方便,非专业人员培训几个小时就能在紧急时刻用来救命。但他当时觉得很惊奇,在机场居然能看见这种设备,于是他就去数,看看到底有多少,结果发现太多了数不过来。经询问工作人员才知道,这个机场竟一共有256台自动体外除颤器。这个数字也不是一拍脑门想出来的,而是根据机场的面积算出来的,这些除颤器合理分布在机场的各个角落,一旦有人突发心脏病,能保证去取除颤器的时间来回不会超过3分钟。因为,心脏病急救有“黄金4分钟”的说法,也就是能在发病后的前4分钟实施抢救是救命的关键。

  “在我国,公共场所这样的急救设备配置的很不够。真正重视起来是在北京奥运会前,首都机场配置了除颤仪。”张澍认为,构建公共场所急救网络,一方面要让硬件硬起来,数量、质量要到位,同时,软件建设更要到位,要大力普及大众急救常识,急救知识要进小学课本,让急救知识成为孩子的基本技能。

  范利表示,就拿个人来说,应该对自己的健康状态非常了解,如果有心脏病,必须随身携带硝酸甘油,并且有一套随时能联系的救护系统。张澍也认为,在全民普及急救知识尚需时日的情况下,至少自己家里有心脏病、脑血管疾病这样的高危患者时,家属就一定要掌握急救常识。

  目睹了无数的生死瞬间,凌锋对大众的急救能力感到深深忧虑。“健康时报可以开辟一个教育专栏,来讲讲全民急救措施的小窍门。”她提议。

  链接

  心脑血管病急救三部曲

  顺畅的通道 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范利建议,疾病突发的高危患者,应把急救电话就放在手机号码簿的第一个,或者是放在家里固定电话机的下边。这样一旦有不舒服的时候,身边人可以第一时间帮助你找到医生,而不是惊慌失措。

  准确的表述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秘书长李宗浩说,呼叫的内容很重要:1、报告人的姓名和身份。2、病人目前的症状。3、伤病者的地址及电话,等候救护车的明显标志。救援人员会根据你的陈述告知你急救的方法,在救护车没来之前,你完全可以做第一救护员。

  心肺复苏法 心脏病抢救,前4分钟最为关键。上海瑞金医院急诊部副主任童建菁介绍,让患者仰面平躺在平坦并且较硬的地方,将手掌根放在两乳头连线的胸骨上,手臂伸直,两手掌相互交叉。频率为100次/分,按压深度成人为5厘米。标准的胸外按压是心脏复苏急救的重要一环。但此法对脑卒中无效,只能让患者侧卧以防窒息,然后等待医生救援。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