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电子报 > 正文

痴迷“小黄鸡”或许是孤独

2013-02-28 04:44:47来源:健康时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

  随时随地、随叫随到网络智能聊天软件“小黄鸡”,从去年12月31日发出第一条状态起,一个多月就俘获了近220万“粉丝”的心,每条状态都有十多万的回复量。  只要网友在发言中@“小黄鸡”或者直接向它提问,这个小东西就会瞬间冒出来,以一种可爱俏皮又不失智慧的口吻和你对话。虽然有时答非所问,但诙谐幽默的萌回答,让人们“大呼神奇”。

 

  “小黄鸡”折射互动效应

 

  我体验过,不论你对小黄鸡“说”什么,它都会给你回应,从不会冷场尴尬。在整个交流过程中,从不会有负面的交流互动,和谐的沟通需求得到满足,能产生良好的人际互动,这就是心理学中的人际吸引律和人际互动效应。

  同时,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面临和承受的压力日渐增大,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沟通日益减少,人们所感知的孤独感增加。很多条件限制,我们没办法与人随时随地沟通,小黄鸡的出现,恰似一剂安慰良药,在心理上填补了人们交流的空虚。网络世界的社交繁盛,实际上反映的是人们在现实世界的孤独。

  那么,小黄鸡真的能解决人们面临的沟通问题么?

  有网友戏称:“只要感受是真的,没人在乎与自己联系的是不是人。”也有的人加入“鸡丝”单纯是从众效应,只是为了追时尚赶潮流。但是,我们处于社会群体之中,需要和形形色色的人去交流,去沟通,去接受不同种类和层次的认可和否定,从而学会如何沟通,学会如何和各种性格的人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

  据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2010年调研报告显示, 80%以上的大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孤单感,这些人进入社会后,面临着成家立业等压力困扰,孤独感会进一步增加。习惯于网络聊天、手机短信、微信等方式相互交流,生活里一旦网络上的热点都聊过了,就会陷入无声的尴尬。 大家齐刷刷向手机和平板电脑求助,于是,你刷你的微博,我看我的人人。

 

  换种方式替代“小黄鸡”

 

  当然,如果面临压力时刻或紧张情绪,适度找小黄鸡诉诉苦、调侃一下不失为一种良性解压方式。要是过于沉迷在小黄鸡的世界,面对面的交流减少,导致彼此信任感降低,就要学会进行调整,一般来说,下列性格倾向的人,比较容易陷入孤独的情绪中不能自拔,特别需要调整。

  害羞胆小的人:一个人的时候大声有感情地朗读,挺直腰板走路,多主动和人打招呼,说说话,聊天中主动提出话题,慢慢培养主动沟通的能力,克服交流的恐惧。

  外冷内热闷骚的人:多表达自己的想法,试着把心里的话多表达出来,交流中多捕捉自己的兴趣点,尽快进入交流,建立兴趣感情基础。

  浮躁的人:多看散文类的书,培养体会文字背后情感和作者找到共鸣的能力,看看绿色植物,静下心来听听自然界的风声鸟叫等声音。

  自负的人:多思考自己的不足,从心底承认自己不是万能的,需要去和别人合作才能完成事务,多接受别人的关心和帮助。

  很多医学实验证实,心态想要维持正常,就需要不断接受来自外界的刺激。我们可以多培养自己的兴趣,尽量缩短时间,减少时间去空虚,去孤独。同时可以参加公益活动,帮助弱势人群的时候,自己的情感得到释放,内心被需求感得到补给。

 

  小提示

 

  发泄,愤怒的小鸟不如运动起来

 

  给你气受的boss、胡搅蛮缠的客户、令人头疼的工作,都会点燃你的怒火,流行的网络软件“愤怒的小鸟”,给你发泄怒火的机会,可以将目标设想成各种自己内心想要发泄的对象,然后用弹弓将不同类型鸟射出,击垮目标(猪)所在各色建筑,既发泄、又锻炼脑力。但我觉得,游戏终归是游戏,闲暇之余,娱乐下就罢了,宣泄不良情绪,还得实际动起来,比如运动,跑步、游泳、球类都是发泄负面能量的好方法。最经济实惠且简便易行的发泄方法就是在你要爆发之前,一个人爬几层楼梯,洗过脸,对镜子说:其实并没什么大不了的。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