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宝宝来说,睡好觉是健康成长的前提。日前,由帮宝适与世界睡眠协会(WASM)联合发布了宝宝睡眠的金质法则,从睡眠时长、环境、装备、睡前活动和睡眠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在此,我们结合妈妈们在日常护理中的一些常见疏漏,整理了关于宝宝睡眠的五大要点。你都注意到了吗——不做“小夜猫”
9点前入睡睡眠时人体分泌释放的生长激素是平时的3倍,如果宝宝睡眠缺乏,会扰乱生长激素正常分泌,还会影响智力发育。而且生长激素主要是在深睡眠状态下分泌的。
时下不少年轻父母都是“夜猫子”,认为只要保证宝宝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晚睡晚起并无大碍。于是常带着宝宝一起熬夜。但要知道,一天中生长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间段为夜间10点至凌晨1点,如果睡得太晚就会直接影响宝宝“长个子”哦。
正确做法:生长激素在深睡状态1小时后进入分泌高峰期,因此,最佳入睡时间是晚上9点前,这样能保证宝宝在10点前进入深睡眠状态。
别以衣代被准备个睡袋冬季寒冷,不少妈妈会以衣代被,给宝宝穿上厚厚的衣服睡觉,觉得这样既保暖,又不用担心宝宝睡觉踢被子受凉感冒,一举两得。
太厚的衣服裹住宝宝,会压迫到心脏、肺及大血管,使宝宝的肌肉不能完全放松,呼吸、血液循环不通畅,导致宝宝发生夜惊等现象。
正确做法:睡觉时最好让宝宝穿舒适宽松的纯棉内衣,盖被多少以手脚温暖、身上无汗为宜;如果担心宝宝夜间踢被子,可准备与季节相适应的睡袋;卧室温度控制在20℃~25℃,湿度在60%~70%。
别开灯睡觉可备小夜灯为了夜间喂奶、换尿布、更方便照顾小宝宝,不少妈妈常通宵亮着卧室里的灯,或在床头留盏台灯。殊不知,长期在亮灯环境中睡眠,不仅会影响宝宝睡眠质量,还会损伤宝宝视力。
持续的灯光,会使睫状肌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易对视网膜造成伤害,影响宝宝视力发育,大大提高近视发病率。
正确做法:睡觉时,尽量让卧室全黑。为了夜间方便照顾宝宝,可选度数不大的小夜灯,且尽量远离宝宝。
睡前别摇晃建个规律睡前程序很多宝宝都有“闹睡”的现象。为让宝宝安静下来,许多妈妈会把宝宝抱在怀中摇来晃去。其实,这种做法对宝宝,特别是10个月内小宝宝的危害非常大。摇晃会使大脑在颅骨腔内不断晃荡,易使宝宝未发育成熟的大脑与较硬的颅骨相撞而引发“脑轻微震伤综合征”。
正确做法:帮宝宝建立规律的睡前程序,营造合理的睡眠环境,例如睡前给宝宝洗个澡、换上睡衣,调暗灯光,接着讲个故事或唱首歌,然后替宝宝盖好被子睡觉。每天在固定时间做同一套程序,时间久了,宝宝就知道这些事做完就该睡觉了。对不愿入睡的宝宝,不要用摇晃的方式使他安静,可试试握他的小手,抚摸他的额头或后背以示安慰。
及时换纸尿裤以免影响睡眠不少妈妈担心夜间更换纸尿裤会吵醒宝宝,怕影响宝宝睡眠引起习惯性夜醒,于是不敢给宝宝换纸尿裤。
频繁更换纸尿裤的确会打扰宝宝睡眠,但纸尿裤若已鼓胀、潮湿,就该及时换;宝宝夜间的身体活动次数是成年人的两倍,个别宝宝甚至高达10倍!宝宝夜间动作多,尤其是腿部动作,易致漏尿,如果宝宝漏尿了而不及时更换,不但小PP长时间浸泡在尿液里易得尿布疹,宝宝也会因尿湿而惊醒。
正确做法:提前最后一餐奶的时间,喝完让宝宝玩一会儿,尿过一次再睡;为保证宝宝睡眠时小PP干爽,选择有迅速锁水功能的纸尿裤,在睡前为宝宝换上,以免打扰宝宝睡眠。有的妈妈为让宝宝早点摆脱纸尿裤,很早就训练宝宝夜间小便,其实最佳训练年龄为1.5~2岁。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