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 曾小峰: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士后导师,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学
擅长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脊柱关节病、系统性血管炎、干燥综合征等各种风湿免疫病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特需门诊),周三上午
门诊见闻
一位三十多岁的女性满脸愁容,医生叫号的话音刚落,她已经一屁股坐在板凳上,迫不及待地说道:“曾教授,您看看我的脸,特别红而且一直发烫,我是不是得了红斑狼疮啊?”
曾小峰仔细端详了这位年轻女士,全脸发红,红血丝很多,但没有明显的皮疹或红斑,紧接着曾教授问道:“最近有发烧吗?经常溃疡吗?有关节肿胀或疼痛的症状吗?”患者摇了摇头,依旧紧锁眉头。
“大约两年前,我脸上出现许多红血丝,去看了皮肤科后,医生给我开了外用的激素药,之后不但没好,反而症状越来越严重,现在每天脸烧得厉害,太痛苦了!”患者边说眼泪边在眼眶里打转转,“网上说我这种情况应该来看看免疫科?我是不是得了红斑狼疮了啊?”
曾小峰回答道:“红斑狼疮的主要特点是面部或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上会出现红斑,有蝶形的、环形的、盘状的等等,而且会伴有发烧、溃疡、脱发、关节疼痛以及心、肝、肾、肺等多器官损伤的症状。目前从你的情况来看,应该就是简单的毛细血管扩张导致的脸红发烫,不是狼疮,别总在网上胡乱查,自己吓自己!”
患者似乎有点儿安心,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脸,又纠结地问道:“那我该怎么办?有没有特效药呢?”曾小峰说:“只要不再出现其他症状,我觉得没什么大碍,建议你再找一家正规的三甲医院看看皮肤科。另外要查查过敏情况,如果对某些食物、药物或光过敏,一定要注意避免。”
说起风湿免疫病就会让人想起“难缠”,致病原因复杂、发病机理不明、大多不能治愈。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曾小峰指出,患者要细心查,别怕麻烦,查明疾病类型;耐心治,病情缓解需要时间,要坚持服药;专心养,谨遵医嘱,防止疾病复发。
红斑狼疮:力争控制在
“静止期”
门诊现场:一名25岁的女性,两年前被确诊为红斑狼疮,病情一直控制得还好,但近一个月额头和两颊处又长了红斑,手上有红点,已经怀孕3个月,询问该不该留孩子。
曾小峰:发烧、乏力、手上有血管炎等表现说明患者的红斑狼疮目前在活动期。如果在怀孕初期就显现这些症状,随着孕周增加,症状势必会更重,不仅危害自身健康,很可能最后也保不住孩子。建议这位患者先做流产,等病情稳定一年以上,再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受孕。
红斑狼疮目前只能力争控制在 “静止期”,一般要连续用药两年以上,半年查一次疾病指标,一旦出现皮疹加重、发烧、关节疼痛发紧等,提示可能复发,要尽快就医。
类风湿关节炎:手脚小关节
有对称性疼痛
门诊现场:一位63岁的男性患者坐着轮椅来到诊室,手上关节疼,手腕和脚趾肿胀,无法走路,早晨起来症状较重,感觉关节发僵,还有口干、眼干等症状。
曾小峰:结合X光片和患者表现,高度怀疑是类风湿关节炎,但还需进一步检查血液等指标,观察患者体内的炎症因子水平。类风湿是手脚小关节疼痛,并有对称性的特点,尤其在早上起床后疼痛加重,关节发僵发板,活动一会儿可好转。这种病致残率较高,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强硬和弯曲,导致终身残疾。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关键是防止关节破坏和畸形。治疗类风湿的药需要连续服用三个月以上才能见效,患者一定要有耐心。
白塞氏病:易反复溃疡
要关注心理
门诊现场:一位47岁的女性患者,口腔多处溃疡,反复发作一年多,伴有后背和喉咙疼痛,眼睛怕光。患者还有慢性浅表性胃炎,胃胀气,总打饱嗝,吃饭没有胃口。
曾小峰:98%以上的白塞氏病患者首发症状是反复性溃疡,往往是溃疡长时间不好或一处刚好另一处又出现。包括口腔溃疡和外阴溃疡,外阴溃疡男性多见于阴囊和阴茎,症状轻;女性主要见于阴唇、阴道,疼痛症状比较明显。有些人还会出现结节性红斑、发作性的结膜炎、腹痛腹胀等其他器官受累的情况。
该病患者在饮食上应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溃疡发作期应少食多餐,勤漱口,有外阴溃疡的尽量避免性生活。
强直性脊柱炎:青壮年多发
锻炼多伸展
门诊现场:19岁的男患者,腰疼一年多,坐或动时间稍长就疼,早晨更严重,但做弯腰动作双手能着地,关节不发僵,患者想知道是否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
曾小峰:骶髂关节疼痛确实是强直性脊柱炎的初期症状,但这位患者关节没发僵感,尤其是夜晚和晨起时没有僵感,且X光片显示患者没有明显关节破坏的表现。考虑到患者有腰椎间盘突出病史,目前暂时排除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多发于青壮年,如果没得到适当治疗,会影响患者的正常学习和工作。除了持续用药控制住症状外,患者还需要多做舒缓、伸展运动,维持关节活性,如每天做几组扩胸运动、小燕飞等。
记者手记
去跟曾小峰出诊之前,记者做了功课,但一上午还是让记者深感风湿免疫病学科的深奥和广博。皮肌炎、风湿性多肌瘤、大动脉炎等一大串陌生的医学名词,不少连记者都是第一次听说。
曾小峰说:“风湿免疫病确诊有严格的诊断标准,往往需要多个指标综合判断。对于有些疑难杂症,我也需要不断摸索,不可能一眼就看出是什么病。”
曾小峰经常会被问到这样的问题,“大夫,您说我这病是怎么得的啊?”“我的病能治好吗?”曾小峰都会实话实说。他说,许多风湿免疫病是会伴随患者一生的,没有症状不代表病就好了,患者一定要有这个意识,只要规范治疗,坚持用药,没有脏器损伤就行了。
记者注意到,曾小峰在书写病历时,写完患者症状及治疗建议后,会在最后一行右下角画一个小三角形,写上患者确诊的疾病名称缩写,如果碰到不能完全被确诊的,则在疾病名称后打上一个问号。
这样一来,不管患者再去哪里看病,医生都可以通过病历清楚地知晓患者的情况,遇到没有确诊的,自然也会格外留心。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