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街边小吃,臭豆腐绝对少不了,看着黑、闻着臭、味道香,很多人都喜欢吃。但传统臭豆腐制作工艺复杂,制作时间长达2~3个月,街边卖的臭豆腐到底是怎么做的?如何鉴别劣质臭豆腐呢?
实验目的:网上流行着一种说法,街边的臭豆腐都是用“臭精”做成的!所谓的臭精就是硫酸亚铁、硼砂和硫化钠等化学品,能给豆腐上色并赋予其臭味。街边的臭豆腐健康安全吗?下面就通过对比实验搞清楚。
实验原理:正宗的臭豆腐加工工艺非常复杂,以优质黄豆为原料,经泡豆、磨浆、滤浆、浸卤、前期发酵、后期发酵等多道工序制成,一般制作时间需2~3个月。
一些不法商贩为了降低成本、缩短时间,用硫酸亚铁将豆腐染成黑色,再加上其他臭味物质,短时间内就能做成臭豆腐(夏季几小时就能做好)。
实验过程:
第一步:准备三种臭豆腐:瓶装臭豆腐(王致和)、从长沙买回来的臭豆腐(带有黑色的汤汁)、从北京街边小摊买来的臭豆腐,三者的区别如下表:
第二步:利用硫酸亚铁(俗称绿矾)、硼砂做臭豆腐。将硫酸亚铁、硼砂加入水中混匀,散发出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不一会儿溶液就变成了黑色,和从长沙买的臭豆腐的汤汁颜色差不多;接着将切好的新鲜豆腐放入溶液中。浸泡时发现,溶液中墨水一样的液体中有小颗粒或红褐色沉淀物。浸泡一晚上,豆腐表面变黑,散发出不正常的臭味。
综合上面的实验,可判断从长沙和北京小摊上买的臭豆腐都有问题。
实验分析:臭豆腐经油炸后,香气扑鼻、松脆可口,确实好吃。我们暂且不讨论其卫生问题,但街边油炸臭豆腐很多都是用“臭精”做成的速成品,一定要少吃。
硫酸亚铁、硫化钠、硼砂一般都用于工业,因含有多种杂质及可能造成的健康风险而被禁止加入食品中。其中工业硫酸亚铁对呼吸道、皮肤和黏膜等都有一定的刺激性。若经常吃这种速成臭豆腐,对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都会产生很大危害,且会加重肝脏负担。
实验总结:如何鉴别劣质臭豆腐?教给大家几个鉴别方法:浸泡豆腐的水若黑得像墨水、有小颗粒或红褐色沉淀物则不正常;豆腐表面有刺鼻的恶臭味,甚至有金属异味的则不正常,正常的应是自然的不刺鼻的臭味;掰开豆腐,里面颜色白、味道淡,则不正常。
除了臭精做的豆腐,还有将新鲜豆腐浸泡在“臭卤水”中制成的臭豆腐(让臭卤水中的细菌、霉菌等分解豆腐中的蛋白质,使豆腐组织松弛,散发臭味),但臭卤水中到底添加了什么成分,有没有危害健康的物质,我们不清楚,而且卫生状况很差,建议大家不要吃。
链接
街边小吃少吃
漂白的烤面筋 街边的烤面筋好吃有嚼劲,但网上流传着一种说法,为了让面筋色泽白、有嚼劲,制作时会添加吊白块(对人体有害,甚至会产生致癌风险)。记者随机购买了6个样本进行检测,均未发现吊白块。但小摊卫生状况差,不能排除是否添加了其他添加剂,最好别吃,尤其是颜色很白,有刺激性味道的面筋,很可能有问题。据《法制晚报》
糖精玉米皮也甜 如果从街边小摊买的煮玉米味道超甜,甚至发苦,一尝连皮儿也发甜,很可能是糖精玉米,即煮玉米时加入糖精钠。糖精钠除了在味觉上引起甜的感觉外,对人体无任何营养价值,反而会影响肠胃消化酶的正常分泌。吃煮玉米,最好自己在家煮,只有淡淡的香甜味。据2012-9-10《健康时报》05版《鉴别糖精玉米》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