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电子报 > 正文

健康中国·十大年度人物

2012-11-26 14:23:02来源:健康时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

  张澍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任委员

  推荐理由学生时代,他就迷上如同电波般神秘的心脏节律,从此一头扎根在“心脏电生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靠着对实验和数据的严苛、对科研思路的立体建构,近年来,他组织进行了至少5个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推动了中国心电生理和起搏诊疗的发展。

  他说,“心内科医生应该有像外科医生一样的精力、智力和体力”,争分夺秒才能最大程度地抢救患者。他始终将复杂心律失常当作对手,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有可能与之展开搏斗。

  作为我国心电生理和起搏最知名的临床专家之一,他积极投身于心脏猝死预防和急救的公共宣传教育工作,每年组织“健康心跳、健康心”宣传周活动,通过媒体呼吁和现场培训,将防治心脏猝死的概念和方法传授给公众,提升社会对猝死防治的认知度和行动能力。他还发起系统的公益计划,帮助贵州毕节和云南腾冲等贫困地区的心脏病患者。

  张澍,破译心脏密码,守护健康心灵。

\

  吴宜群

  中国预防科学院原副院长,民间公益组织新探健康研究发展中心发起人

  推荐理由炮轰烟草院士,谴责烟草博物馆,打掉“烟草希望小学”的牌子和广告。在控烟问题上锱铢必较;对待烟草危害行为,一个都不放过。她是“维诺·霍克纪念奖”获得者,更是一位控烟先行者。她就是——控烟斗士吴宜群。

  我国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五年承诺基本失败,她不气馁;被人嘲讽为“疯婆子”,她一笑置之;校园的讲座、微博的互动、等车的间隙、朋友的婚礼,她利用一切时间、机会、方式宣传控烟。

  她说:“我就是那个控烟路上的堂吉诃德。谁不尊重别人的健康权、谁在室内公共场所吸烟,我就跟谁较劲。让所有的人远离烟草是我的追求。”

  吴宜群,与烟草“风车”战斗的控烟勇士。

\

  于康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推荐理由科学严谨、数据求证、深入浅出、亦庄亦谐,他不但拥有数量庞大的粉丝,还以突破4.8%的收视率,刷新了营养宣教节目纪录,连续夺得北京及全国同时段节目收视之冠。

  人们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众多媒体上认识了于康。他的营养教育体系完整性和连续性兼备,创下了单日780万个家庭完整收看的单元佳绩。于康的《吃好每天3顿饭》一书,俏皮诙谐地指导一茶一饭,销量名列全部图书前三,拔得健康图书头魁。

  电视、报刊、网络,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齐头并进。五尺厨房,三尺餐桌,他守着的是锅碗瓢盆、葱头蒜脑的阵地,守护的是亿万人的健康幸福。

  于康,立体传播时代的营养明星。

\

  景军

  清华大学教授、公共健康研究中心主任、艾滋病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推荐理由

  特立独行的学者,广受尊崇的专家……这位哈佛大学走出来的长江学者,有着一颗悲天悯人、厚德载物的君子之心。

  他关注被边缘的弱势群体,在为他们基本权利奔走呼号的同时,尽心尽力地开展健康教育。他发起成立了清华大学艾滋病政策研究中心,常年奔波在艾滋病防控的第一线;他创建了北京农民工教育促进会,经常深入到农民工子弟学校普及健康知识。

  他还将目光聚焦在与公共健康发生密切联系的社会问题和政策议题上,领衔组建了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把医学与人类学、社会学结合起来。他带领学生进入各个医院实地研究,用翔实丰富的案例、严谨的统计数据和科学精准的分析,为医改助力。

  景军,因学术和人格的力量,高屋建瓴、一呼百应。

\

  马冠生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

  推荐理由从儿童肥胖到神经性厌食症,从高考营养餐到健康看奥运,2008年以来,“马博士谈营养”系列博文访问人次已超40万。这只是马冠生践行“营养落地,服务大众”的一小部分。

  为了减少错误养生知识对大众的误导,普及正确的营养健康知识,他将主流媒体、行业媒体的传播渠道与营养所的自身优势结合起来,对营养知识传播进行着筛选和校正。

  他带领营养所,举办“营养学术机构与媒体对话”研讨会,总结存在的问题、面对的挑战,开拓出共享的信息渠道;他重视团队力量,组织专家形成微博矩阵,主流发声;他转换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发文、访谈、编写创作科普文章。

  他的目标是建立营养专业机构与媒体间的合作平台,激浊扬清,向大众宣传科学的营养知识。

  马冠生,永远在路上。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