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电子报 > 正文

全国首家精神病患者职业康复中心成立——去精神科领个“工作证”

2012-11-12 22:50:47来源:健康时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很多人都抱怨上班太累了,对于精神疾病患者来说,出院后能像正常人一样天天去上班,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儿。”第21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当天,北京回龙观医院职业康复中心正式成立,该院康复科主任崔勇说,这是全国首家精神疾病患者职业康复中心。
  小卖部锻炼人际交往开展最早的项目是小卖部,从2004年就开始了,由受训患者独立经营,包括进货、理货、卖货、收银、结算等,他们还会把患者自己做的手工制品拿来卖。
  崔主任介绍,在这个过程中,患者会学到很多技能,给商品扫描条形码、盘点余货、结算开支等,这个过程中和顾客有很多交流,能促进人际关系的处理。
  另外,他们还会教患者如何和“雇主”讨价还价,节假日需要加班的话,要双倍工资等。这些都是实际工作中会遇到的情况,提前教给他们如何去面对和解决。
  流动图书车学会处理细节 第二个项目是流动图书车,患者每天要推着图书车去“巡逻”,做很多事情:办理借书证、收押金、记录借阅到期日期等。
  图书管理是个很细致的活儿,这个过程中,能提高受训者处理细节的能力,将来出院后,可以从事一些类似的工作,比如文秘、财务等。
  洗涤中心适应团结协作 从今年6月份开始,职业康复中心和北京市卫生局洗涤中心(主要负责各大医院病号服、手术衣等的洗涤)建立职业康复工厂,患者与洗涤中心工作人员一起工作,主要是负责,分拣洗干净的衣服,并打成捆装车送往各大医院。
  这个过程中很需要 协作精神,尤其是刚开始时,比如打包需要两个人一起完成。
  农疗基地培养多种兴趣 该项目是和北京农学院合作,由志愿者为受训者做种植方面的培训,然后带着患者实地操作,比如挑选好的种子、什么时候种下、浇多少水、如何施肥等。
  农疗基地会种一些时令蔬菜、花卉绿植等,这些要根据患者的兴趣来选择,所有这些项目都是免费的,农副产品会出售,所以能象征性地给患者发一些“工资”。
  一项由西安杨森支持的名为“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分裂症治疗联盟”的新型治疗教育模式也正酝酿推出。
  链接:
  培训有个路线图:患者自愿报名和家属推荐——医生评估(病情是否稳定,理论上,大多数人可在接受治疗的第6周左右参加,如果疾病已呈慢性化,可能需一年以上才行)——签订协议(即知情同意书,告知风险、报酬等)——培训(三个月是一个疗程,进行效果评估,做个小结)——观察是否可以“毕业”了。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