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电子报 > 正文

中风后的心理康复

2012-09-03 18:59:07来源:健康时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受访专家:刘松怀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心理康复科主任
  擅长治疗:普通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创伤的康复,脑损伤患者认知,智力和语言障碍的行为塑造与矫正训练,残疾患儿(精神发育迟滞、脑瘫患儿、自闭症儿童等)的智力、注意和语言障碍的行为训练及家长指导
  出诊时间:每周二上午
  “我总觉得自己的病就像感冒发烧一样,吃吃药打打针就能好。当我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的时候,无助、焦虑、悲观、压抑、恐惧等情绪一股脑地涌上心头,种种不良情绪在暗示着:我这一辈子可能就这么完了!”一名脑中风患者这样和记者描述他生病后的心情。
  北京博爱医院心理康复科主任刘松怀说,每次听到患者这样说时,他都会鼓励他们并告诉他们心理康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个过程就像是在长途跋涉,而每一位康复患者都是在途中前行的旅客。只要重视、行动、坚持 、“对症下药”,这场“康复之旅”就会变得平坦。
  刘主任介绍,通常来说,患者根据性格、康复阶段、不同的治疗经历、心态的不同,可分成三种类型:主动型、半推半就型、抗拒逆反型。
  爱分享的患者:多倾听
  “医生,我最近总是莫名的烦躁,老想跟媳妇发脾气,控制不住自己,我该怎么办?”老王中风将近半年了,来做心理治疗是他自己主动要求的,每次他都会主动和医生分享自己的情绪。
  像老王这样喜欢主动分享的患者,属于主动诉说型。他们不把事憋在心里,当焦虑、害怕、压抑时,总是想找人聊一聊,或主动寻求帮助。他们会滔滔不绝地一直讲,甚至不放过任何小细节,一讲就是半小时,别人根本插不上话。
  刘松怀说,这类患者其实是最“省心”的,家属不用担心他们想不开走极端。
  对他们要以倾听为主,不要去打断,也不要去反驳,让他们把想说的都说出来,倾听时看着他们的眼睛,认真地听,话语停顿处要适时附和,比如点点头、说一句“嗯”、“是啊”或者重复刚才他们说过的话,要让他们觉得你现在是“自己人”,完全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想。待患者淋漓尽致地倾吐完,觉得松了一口气,再向他们“献言献策”。
  沉默少言的患者:找榜样
  小李生病后沉默了很多,常常沉浸在一个人的世界,妻子很担心,带他去看心理康复医生,但是小李面对医生时,也是寥寥几句。
  刘松怀说,这类患者属于半推半就型,他们对康复不主动,但也不回避,家人让他们来就来,没人安排他们也不主动要求来。
  刘松怀说,对于这类患者,一定要让他们感觉被尊重,被重视,让他们看到希望。
  跟他们说话时要仔细观察其面部表情,用相似的语音语调交流更能拉近两人的距离。如果患者说话语调低沉,表情凝重,那么最好不要一开始就微笑,那样可能会让他们误解,觉得不被尊重。
  前期铺垫后,就是最关键的一步——树立榜样。可在医生帮助下让他们认识到心理康复的重要性,明确告诉他们现在所处的阶段,有这样的心理困扰是很正常的,以前也有类似患者,他是怎样度过的,经过治疗后他们康复的程度。这会帮助他们树立一个榜样,可能会使其重燃信心并试着赶超。
  消极防御的患者:谈担心
  老张中风后,很反感别人谈论自己的病情,总觉得自己没救了,消极悲观。家人担心极了,但是不知道该怎样帮助他。
  这类患者属于抗拒逆反型。他们不愿意跟人交流,爱跟自己较劲,怕“暴露”自己。面对治疗消极悲观,易自暴自弃,有的还否认自己有问题。
  这类患者最危险,同时也是治疗难度最大的。因为长期下去,很可能诱发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可能自杀。
  刘松怀说,对于这类患者,首先要打掉他们的心理防御,尽量说一些共情的话,比如“我理解你现在的感受,大家都很担心你,看能不能帮助你?”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感觉怎么样?”、“最近什么事想得多一些?”等。
  要让他们觉得聊天并不是在窥探隐私或是看他们有没有问题,只是单纯的朋友之间的聊天。
  其次,正面讨论他们的担心。这类患者大部分会觉得自己没希望了,或坚持康复一段时间看不到效果就想放弃了,因而抵触治疗。刘松怀总结出“励志三言”,家属不妨记住这三句话:“只要坚持康复治疗,最坏的结果也比现在好”;“当感觉不能恢复时,一定要记住现在肯定不是最坏的结果,肯定还会进步”;“即使哪天不能再恢复了,也不是最糟糕的结果,你也有资源去享受自己的生活。”
  只要让他们看到希望,他们的心门自然就会慢慢打开。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