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电子报 > 正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主任于刚——让孩子用最美眼看世界

2012-07-05 08:42:25来源:健康时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

  受访专家:

  于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整形眼眶病学组委员,在北京率先开展儿童网络弱视治疗。

  擅长:儿童斜视,上睑下垂,小儿复杂泪道疾病,眼球震颤,眼眶肿瘤等。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特需门诊),周三上午(特需门诊),周一下午(国际部门诊)。

  门诊见闻

  走进北京儿童医院眼科特需门诊的候诊区,你会产生错觉是不是走进了托儿所,挤满了小孩子和家长,哭闹声和玩耍声混杂在一起,看着可爱的宝宝真不敢相信他们都是有眼疾的。

  一般门诊看病,叫完患者名字,可能会有一个家属陪同,可在于刚主任的诊室,一个患儿至少两位家长陪,甚至还有爷爷奶奶,姑姑陪着来的。

  “怎么样,我们孙子还治得好吗?孩子才1岁啊。”奶奶焦急地抓着于刚主任的手,满眼期待地看着于刚。

  “孩子是斜视,得抓紧治。来,宝宝看这里。”于刚主任一手扶着孩子的头,一手晃动手电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由于孩子年纪小,不能很好配合医生的检查,于刚主任笑着说:“拿我的法宝过来!”原来是一只带有响声的转轮。在叮当当的响声中,孩子的眼睛被吸引过去了。

  于刚主任用轻柔的语言对患儿说:“来,看爷爷这里,哎,真乖。”并摸患儿的头表示鼓励。据在场家长介绍,于刚主任稀奇古怪的小玩具还有很多。

  “于主任,您看孩子弱视恢复得怎么样?”5岁的洋洋被爸爸带进来,于刚主任问洋洋:“网络串珠训练都做了吗?成绩如何啊?”

  “每天都坚持呢。”洋洋自豪地说,“我都能穿200个珠子了。”

  “洋洋真棒。”于刚主任转身对家长说:“孩子恢复得不错,继续坚持网络训练,再过两个月来复查就可以。”

  在叫到下一位患儿时,家长抱着孩子走进来,“我马上叫醒他吧。”家长紧张地问。

  “不用了,让孩子先睡吧,放心,我会等孩子睡醒了再检查的。”家长放心地抱着熟睡的孩子在外面候诊。

  很难想像哪天我们不能看见东西了会是多么的难过,如果还是小孩子时就有这样或那样的视力问题,岂不是从小生活就不那么多彩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主任于刚说,尽早解决孩子的视力问题,不仅是为了美观,也为了让他们真切地感知这个世界,拥有健康的心灵。

  斜视:先天性内斜  两岁前手术

  门诊现场:妈妈抱着2岁的童童坐下来,童童大大的眼睛,很可爱,只是一直低着头看着自己的鞋,头一点也不抬,眼神有点呆呆的。

  于刚:孩子的斜视是大脑中枢对眼肌的控制能力有问题,手术后虽然眼睛可以矫正到正位,可是如果立体视、双眼视功能不能恢复,一段时间以后,斜视还有可能复发,可以通过互联网开通的斜视手术后的视觉训练,减少复发率。

  小孩子很小就做斜视手术不是为了美观,而是为了手术后孩子的视功能(主要是立体视)恢复正常。先天性内斜应在两岁前手术,其他斜视也应尽早检查,在立体视丧失之前手术。

  上眼睑下垂:常合并弱视  手术加训练

  门诊现场:彤彤三岁了,忽闪着大眼睛,家长还让记者猜孩子哪只眼睛做过手术。一点都看不出来以前的她左眼睑裂很小,甚至看不到黑眼珠。

  于刚:手术前的彤彤左眼提上睑肌力量严重不足,抬起困难,基本遮挡了整个角膜,影响了左眼的视觉发育,造成左眼视力低下,形成重度弱视。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进行左眼上睑下垂矫正手术,术后再做弱视训练。

  儿童常见的先天性上睑下垂,主要症状是上睑不能抬起,患儿常紧缩额肌、皱额以助提睑,重者需仰头视物。下垂超过瞳孔时,常可造成患眼弱视,应该尽早手术,儿童医院做过的上睑下垂儿童最小年龄仅有6个月。

  泪道阻塞:二至四个月  泪道探通好

  门诊现场:两个月的小宝在妈妈怀里睡得正香,可闭着的眼角还有亮晶晶的泪水和分泌物,让妈妈看着心疼。

  于刚:宝宝在胚胎期间,在鼻泪管的位置有一层膜,膜状组织在孩子没有出生的时候是存在的,宝宝出生以后,由于产道的压力,这层膜会自然破裂。有的宝宝由于先天的问题造成泪道阻塞。

  泪道阻塞治疗越早越好,二至四个月做泪道探通最好。大于一岁也能做,但是长期炎症刺激使黏膜增厚了,这样探通效果就不太好,要考虑泪道插管或其他泪道手术。宝宝一只眼流泪肯定有毛病,哭的时候流泪,不哭的时候也流泪也肯定有毛病,要及时就医检查。

  弱视:发现不及时  或成立体盲

  门诊现场:齐齐才6岁,厚厚的眼镜就已经800度了,而且镜龄也有近四年,是个“老眼镜”了。

  于刚:这个孩子是弱视,弱视的孩子如不及早治疗,将导致单眼或双眼视力低下,严重影响双眼视功能,还会导致立体视功能的发育异常,成为立体盲。

  婴儿出生时,仅强光刺激有反应。生后早期,由于外界的刺激,视觉系统迅速发育。如果在这一阶段双眼或单眼受到不良因素,如屈光不正、屈光参差、斜视等干扰,视觉系统得不到正常的刺激,就可能产生弱视。常伴有视物歪头、眯眼或贴得很近看电视看书等现象。

  记者手记:

  见到于刚主任助手蔺琪医生时,她第一句话就是“早餐吃得够饱吗?”在记者诧异的眼神中,蔺琪笑着解释说,“一般于主任的门诊都会看到下午一两点,你跟着出门诊,要有心理准备哦。”

  会有那么多病人吗?带着疑惑走进于刚主任的门诊室里,一问才知道,今天上午于刚和吴倩两位主任接诊挂号的人有100位。“这不算什么,最多一次一上午接诊了170多人呢。”于刚主任笑着说道。

  除了十点左右护士长递上的一杯小米粥,一直到中午,于刚主任连口水都没喝,为了安抚候诊区家长的情绪,上午10点后,每二十分钟,于刚主任都要出去用无线麦克风跟患儿家长解释:“大家不要着急,不看完最后一个病人,我是不会下班的,所以大家要耐心点。”

  “家长带着孩子到医院看病来一次不容易,特别是外地的患者,有的还是在医院附近租房住,一住就是一两个星期,常常是时间、金钱都搭进去了。”于刚主任解释说。

  虽然有100个病号,可是看病流程却很快,于刚主任说,“我们眼科现在是团队合作,医、护、技,老、中、青互补互助,避免家长一遍遍带着孩子楼上楼下跑了”。

  特此感谢蔺琪医生对此文稿的支持!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