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电子报 > 正文

美国肿瘤年会上的中国医生

2012-06-07 01:09:16来源:健康时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

   
  治疗有差距
      早几年医生不知道怎么治疗黑色素瘤,甚至“乱治”,常会有患者从一个科室被推到另一个科室,到最后黑色素瘤越治越厉害,患者痛苦,家属痛苦,医生也痛苦。
  开会脱成皮
       ASCO会议一是“新”,被列入大会发言的报告在正式发言之前绝对不能透露;二是“累”,五六万人参会,连续三四天要在几十个会场来回奔波,开一次会要脱一层皮。
  论文获大奖
      ASCO注重创新已经渗透到了全球,一位在读的博士生,一篇有价值的论文都能被认可,这其实是在吸纳全球年轻人的智慧,而这恰恰是中国最缺乏的。

  编者按:第48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6月1日~5日美国芝加哥举行,今年大会主题是:共同携手,抗击癌症(Collaborating to conquer cancer)。健康时报特派两名记者参加本届大会,关注本届大会中的中国医生。记者采访了三名中国医生代表,一位是在大会分会上发言的惟一中国医生代表,第二位是中国医生惟一的大会分会主席,第三位是刚刚获得论文大奖的中国医学博士,获得此项大奖的中国年轻医学博士仅两位。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是六万人参加的全球肿瘤学界的大Party。
  ASCO近几年都在美国芝加哥举办,据说签约期还有7年,意味着未来7年ASCO大会继续在芝加哥举行。这里有全美最大的会展中心McCormick Place,就在市中心的密歇根湖畔,全球约3万名肿瘤学专家赴会,加上各医药厂商代表和媒体记者,参会总人数约有6万,成为全球肿瘤学界的大Party。
  误诊率相当高的肿瘤
  中国医生惟一的大会发言者,郭军: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肿瘤医院、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副院长,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肾癌黑色素瘤内科主任。中国临床肿瘤协会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协会肾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黑色素瘤研究联盟亚太地区主席。

  从台下走到台上,从听者变为讲者。
  作为历史上第3位能在ASCO上进行主题发言的中国人——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郭军,用四个字“很不容易”表述了自己的心情。
  美国临床肿瘤大会对于全球肿瘤医生的影响,就像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一样,它是肿瘤界里最高水平的学术会议。
  过去,中国医生都只能去听会,包括郭军自己,每次去都在台下把黑色素瘤的报告从头听到尾,甚至那些收费的高级别学术讨论会,他也是自掏腰包参加。
  今年,郭军和他的团队因在黏膜黑色素瘤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被大会选定为主题发言嘉宾,就这样惟一一位来自中国的医生将与各肤色的医生,分享、阐述、交流黏膜黑色素瘤术后应当进行怎样的后续治疗。
  被选定的过程要经历层层考验。第一关是论文,ASCO每年接到论文投稿量是以“万”为单位计算的,之后由全球顶尖的肿瘤专家组成专业评审组,按照论文研究方向、内容分成不同的组,如肺癌、肝癌组等进行评选。
  评选出的优秀论文会发表在会议期间的墙报上,只有400~500篇入选,这其中又会有前10%~20%被选为墙报专题讨论,由一位资深专家对同类型的课题放在一起进行点评。最后只有专家组认为最优秀、最有价值的论文,才能成为大会口头发言的报告。
  这次郭军报告是针对黏膜黑色素瘤的研究。在欧美,黏膜黑色素瘤只占所有黑色素瘤中的不到1%,而在亚洲黏膜黑色素瘤差不多占了所有黑色素瘤中的25%。
  过去,国外开展的黑色素瘤研究,已经证明干扰素是皮肤黑色素瘤术后的标准治疗。但这些研究中其实并不包括黏膜黑色素瘤患者。欧美的黏膜黑色素瘤患者相对较少,他们也不知道应当给予什么样的辅助治疗。这次郭军及其团队的研究发现,针对黏膜黑色素瘤病人,大剂量干扰素并不是最好的辅助治疗方法,化疗的效果要比干扰素好,这也是他被选为发言的原因之一。
  相对于肺癌、肝癌、胃癌的常见肿瘤,黑色素瘤并不被太多人熟悉,甚至早几年医生都不知道怎么治疗,常会有患者从一个科室被推到另一个科室,到最后越治越厉害,患者痛苦,家属痛苦,医生也痛苦。郭军说起当时的情况,甚至毫不客气地用了“乱治”这个词来形容。
  于是,他开始专攻别的医生“不屑一顾”的这种肿瘤,一切从零开始,十年来终于不仅使我国黑色素瘤治疗越来越规范化,而且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包括日本韩国在黑色素瘤方面,也得向中国学习。郭军教授因而被选为黑色素瘤亚太区主席。
  郭军教授这次发言涉及的黏膜黑色素瘤,误诊率相当高,它不同于长在皮肤表面或是肢端的黑色素瘤,黏膜黑色素瘤外表是看不出来的。它经常出现在鼻腔、口腔、眼睛、结肠、阴道、尿道、食道等黏膜层中,而且症状完全不一样,经常会被误诊为鼻咽癌、结直肠癌等。但黏膜黑色素瘤比普通癌凶险得多。
  今年3月,南医大护理学院的学生李娟就是因罹患黏膜黑色素瘤不幸去世,并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了学校,供研究。
  开一次会要脱一层皮
  中国医生惟一的分会主席,李进: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肿瘤化疗质控中心主任、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秘书长、CSCO血管靶向治疗研究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已经参加了多次ASCO会议的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李进,今年受邀担任poster discussion的一个分会场的共同主席

       这次李进参加研发的呋奎替尼的I期临床试验结果报告也刊登在会议期间的墙报上。
       对于ASCO会议的直观印象,李进第一个想到的词是“新”,ASCO要求所投的文章都是没有发表过的,而且被列入大会发言的在报告之前绝对不能透露,这样使参会者可以从大会上知道各个大型临床试验的最新结果。
       李进还用“累”表述了ASCO的参会经历。五六万人集中前往芝加哥,入关非常慢。同时,会场太大,几十个会场,三四天的会议,常常需要来回奔波各个会场,会场里的人流就跟上海的南京路差不多。“开一次会要脱一层皮。”他说。
       谈及中美治肿瘤的差距,曾有着在美国耶鲁大学读博士经历的李进主任认为,中国发达地区与美国的差距并不大。
       在美国讲究的是规范,全国任何地方的治疗方式都是基本一致的。但在中国,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差异较大。即使是在发达地区,有时医生会随心所欲,不按规范治疗。所以,近几年卫生部出台了几个常见肿瘤的治疗规范,这对约束医生的医疗行为很有好处。
       ASCO会公布海量的新数据、新研究,这些对临床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否能马上应用于临床,还要看政府管理部门最终是否批准。
     “很多医生抱怨中国没有自己的数据,其实国际上已有的,就跟着国际上走。如果我们自己有数据,证明中国人种与欧美人种不一样的,那我们可以按照我们自己的方法。”李进教授说。
一篇论文开启人生
      中国医学博士获奖,费世江:南方医科大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治疗中心博士生。
   “这将成为我职业生涯的一个开端,我往后的研究很可能就以此为方向。”费世江正为刚刚拿到IDEA大奖而兴奋着。
       IDEA奖是ASCO下属机构抗击癌症基金会设立的,在全球发展中国家只有前20名才能获得。
      去年10月,费世江的导师、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吴一龙教授鼓励他申请IDEA奖项。他博士论文的研究方向是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耐药性问题。
      绝大多数肿瘤药都会因为肿瘤细胞的变化而产生耐药性问题,找到耐药性问题的解决办法,是肿瘤医生关注的热点。
      可喜的是,在费世江的实验室研究中,发现了MTORC2信号通路异常活化,因此MTOR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分子靶标。
      IDEA奖在全球发展中国家提交的数万名申请者中,正是看中了费世江的这一创新研究成果,因为它有望成为一个新的肿瘤靶向药物的研究起点。
      今年3月,IDEA评奖方通知费世江通过了评审,并纳入他成为ASCO会员,免3年年费(400美元/年)。ASCO的会员都是各国肿瘤界知名专家,中国ASCO会员总共也就100名左右。IDEA评奖方还为费世江提供参加本届年会的所有费用,并为他安排在美国莫菲特癌症中心接受为期5天的一对一培训。
      从费世江的获奖,足以看出ASCO注重创新已经渗透到了全球,一位在读的博士生,一篇有价值的论文都能被认可,这其实是在吸纳全球年轻人的智慧,而这恰恰是中国最缺乏的,吴一龙教授说。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