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是中医特色,利用夏季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阴阳平衡”,预防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关节炎等慢性病在冬季复发,或减轻症状。
“冬病夏治”的药方中常用附子、肉桂、干姜等“温补”药,黄瓜、西瓜、绿豆、香蕉、梨等“寒凉”食物,却会干扰“温补”疗效,正在接受“冬病夏治”的患者最好对其“敬而远之”。
夏天易“上火”,而清热中药,如双黄连口服液,牛黄解毒片等,或汤药,一般都含有石膏、黄连、黄柏、银花、连翘、栀子、丹皮等药材。
服用时,最好和大葱、生姜、大蒜、辣椒、胡椒、韭菜等性热食物“划清界限”,以免抵消药效。此外,也不要饮酒或食用羊肉、桂圆以及过多的鱼类,这些性热饮食会“化热生痰”,不仅降低药效,还会加重病情。
贪凉“热伤风”,中医会开“解表”药,比如板蓝根或者感冒清热冲剂,或汤药(含有桂枝、薄荷、紫苏、香薷、荆芥、防风、牛蒡子等)。
此时,山楂、乌梅等“开胃”食品要少吃,富含油脂的食物也会妨碍“解表”药的疗效。此外,有人认为“热伤风”病人吃冷饮正好“对症”,其实过冷的食物具有“收敛”的作用,恰恰影响药物的“解表”功效。
西洋参是夏季常用补品,它性凉味甘,补气养阴、清火除烦、养胃生津,对于夏季常见的烦躁及食欲不振正好“对症”。萝卜含有芥子油,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加食欲,帮助消化。
但西洋参与萝卜1+1却小于2。因为,西洋参滋补,而萝卜化痰、理气,一“补”一“消”。同理,其他滋补药,如黄芪、白术、人参、鹿茸也尽量不要配萝卜。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