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徐春,武警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擅长治疗: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以及亚急性甲状腺炎等。出诊时间:周一、四下午,周二全天。
编者按:2007~2008年全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20岁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患病人数约为9240万,成为全球多“糖”国之一,糖尿病也变成了大众病。 有不少朋友被甜蜜的“糖衣”所蒙蔽,武警总医院内分泌科徐春主任就要为大家剥开“糖”衣,揭开被众人误解的“糖”衣炮弹。
很多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往往没有任何察觉,也不会影响生活,所以很多人认为没啥大不了的,但其实高血糖对健康的危害都是在缓慢进行,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长期的高血糖是很多慢性并发症的“元凶”,会导致人体大血管并发症以及微血管并发症。
如何防并发症?徐主任指出,糖友在日常生活中要严格控制血压、血脂、血糖这三项指标,每年做一次常规体检,包括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眼底检查。除了神经病变在早期会有麻木疼痛感,其他并发症在早期几乎无症状,一旦身体出现不适,病情一般都较重了,因此降低危险因素,重视定期检查和预防非常关键。
徐春主任介绍,糖尿病与胖瘦有一定的联系,肥胖的人群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易发生糖尿病。肥胖是发病的一个主要诱因,但是并不能由此得出体重正常的人就不会得糖尿病,在临床我们常常见到,正常甚至是偏瘦的人群也会患2型糖尿病,而且病情往往都偏重。
瘦人如何预防?很多瘦人往往因为不胖而忽视运动,这是很危险的。因为不爱运动,体内的热量代谢很慢,再加上久坐,稍微吃点甜食就容易血糖升高。所以,瘦人最重要的定期查体、测量血糖。如果有家族遗传糖尿病史、妇女生育8斤以上巨大儿,都属于高风险人群,建议在每年做“糖耐量试验”,进一步判断血糖是否正常。
爱吃甜
才会患糖尿病
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共同导致的疾病,后天的环境因素占主导地位,饮食不规律、不爱运动、过度肥胖都是引发此病的原因,偏爱吃糖有可能引发肥胖,但不会直接导致糖尿病,偏胖人群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最好少吃甜食以降低风险。
避开哪些“糖”衣食物?糖尿病饮食要少“糖”,这里的糖不能根据甜味来判断,存在于碳水化合物中的“多糖”,是味觉无法感知的,因此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也应该划入少吃的范畴,如用面粉制成的点心,苏打饼干、麻花、咸面包,大米制成的粉丝、米粉,根茎类植物土豆、百合、甘薯、芋头,坚果类的葵花籽、榛
误读之三:爱吃甜才会患糖尿病
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共同导致的疾病,后天的环境因素占主导地位,饮食不规律、不爱运动、过度肥胖都是引发此病的原因,偏爱吃糖有可能引发肥胖,但不会直接导致糖尿病,偏胖人群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最好少吃甜食以降低风险。
避开哪些“糖”衣食物?糖尿病饮食要少“糖”,这里的糖不能根据甜味来判断,存在于碳水化合物中的“多糖”,是味觉无法感知的,因此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也应该划入少吃的范畴,如用面粉制成的点心,苏打饼干、麻花、咸面包,大米制成的粉丝、米粉,根茎类植物土豆、百合、甘薯、芋头,坚果类的葵花籽、榛子、花生等。
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要用胰岛素治疗,有的患者因为胰岛功能很差,需要额外补充胰岛素以维持正常代谢需求。胰岛素是我们体内的一种成分而不是药物,从这个意义上说,胰岛素治疗是一种“替代治疗”,所谓替代就是“缺什么补什么”。
谁需要胰岛素治疗?目前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有三类情况需要用胰岛素进行治疗:1、长期疗法:患病十年以上胰岛功能差,口服两种药物无效者;2、短期疗法:患病过程中出现如感冒、发烧、外伤等急性情况,在短期内需用胰岛素治疗;3、休息疗法:病情来势凶猛,血糖很高且病人偏瘦,出现较重病状,需在短期内使胰岛功能得到修复者。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