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电子报 > 正文

毛泽东的送礼经

2012-01-30 18:14:17来源:健康时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编者按:礼轻情意重,送礼也有学问。毛泽东送礼的形式不一,有大白菜,有肥皂,有布料,有补品,有题字,有文件,还有的是工艺品。让我们来看看。

  最消气的礼物——送给斯大林整车皮大葱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开国大典开始后仅两个小时,苏联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照会就发到了中南海。两个月后,新中国主席毛泽东决定亲赴莫斯科访问。他此行的目的主要是商谈废除不平等的中苏旧约,同时正好去参加斯大林七十寿辰的庆祝活动。

  毛泽东这次出访苏联,正好赶上斯大林七十大寿,要给斯大林准备一些礼品。礼品是毛泽东自己选定的,足有两车皮。一车皮是山东的大葱,一车皮是江西的蜜橘。送蜜橘很好理解,但用大葱作礼品却让人费解。这个问题困惑了原中共中央办公厅翻译组组长阎明复很多年。后来,阎明复听别人讲一个笑话,说山东人打架的时候,给他吃大葱马上不打了。阎明复说:“共产国际时代苏联做了很多工作帮助中共建党,但在斯大林时代也做了很多对中国革命不利的事情,如把王明路线强加于我们等等。双方之间,用毛主席的话来讲,就是总是有一肚子气。那么,主席是想用大葱这个方式来消气了。”

  见证亲历栏目组 《见证亲历1-时代风云》 中国书店出版社

  最深情的礼物——送给章士钊10斤桃和杏

  章士钊是湖南人,是清末民初著名政论家。1919年,经杨昌济介绍,章士钊认识毛泽东。1920年6月,毛泽东为组织湖南革命运动以及去欧洲勤工俭学,急需一笔数量较大的款项。毛泽东在上海找章士钊帮助,章立即答应,并发动社会各界名流捐款,将捐得的2万元全部交给毛泽东。对于章士钊的这次帮助,毛泽东尤为感激,一直深记在心中。

  新中国成立后,章士钊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柳文指要》是章士钊晚年撰写的一部对唐朝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柳宗元文集的专门研究巨著。

  1965年6月26日,毛泽东在收到《柳文指要》书稿后,送给他10斤桃和杏并且给章士钊复了一封很有趣味的信:“大作收到,义正词严,敬服之至。古人云: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今奉上桃杏各五斤,哂纳为盼!投报相反,尚乞谅解。”毛泽东送出桃子和杏子这一平常举动,加上这一封风趣且意味深长的书信,百姓日常生活的家长里短,把一代伟人的常人心态,在不经意间表现得淋漓尽致。

  徐斌:《党史博览》2010年第2期

  最令人迷惑的礼物——回赠尼克松三张条幅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来华访问,带给中国的礼品很厚重。毛泽东收到了他的四样礼品:瓷制天鹅、水晶玻璃花瓶、尼克松本人的名片和高脚酒杯。

  尼克松回国前,毛泽东书写了三张条幅相赠,这三张条幅的内容分别是:“老叟坐凳”、“嫦娥奔月”、“走马观花”。虽然尼克松访华之前作了精心准备,挑选阅读了一些很有代表性的毛泽东诗词,对毛泽东诗词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研究,但当他接到毛泽东的这份特别的礼品时,左看右看,还是一头雾水,始终不明其意。后来,毛泽东在武汉对一批军队干部说:尼克松没弄懂我写的意思。

  曾写过《毛泽东传》的美国人R·特里尔曾对这三幅深奥难懂的条幅给出了自己的解释:“老叟坐凳”中坐在凳子上的老人是帝国主义,“嫦娥奔月”中的嫦娥是人造卫星的象征,“走马观花”是指尼克松本人在中国的简短行程就像走马观花。国内有人分析,毛泽东书赠尼克松条幅所隐喻的是中美关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徐斌:《党史博览》2010年第2期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