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围:年龄越小,发育越快
头围大小与脑发育有关,因胎儿脑的发育在全身处于领先地位,故出生时头相对大。头围可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程度,头围过小可能是大脑发育不全及头小畸形,而头围过大则要警惕脑积水。
量法:用一条软尺,前面经过眉间,后面经过枕骨粗隆最高处(后脑勺最突出的一点)绕头一周所得的数据即是头围大小。量时软尺应紧贴皮肤,注意尺不要打折,长发者应先将头发在软尺经过处向上下分开。
标准:头部的发育与体重、身高相似,年龄越小,发育越快。出生时头围约34厘米,前半年增长较快,约8~10厘米,后半年约增加3厘米。到1岁时头围一般46厘米,2岁时48厘米,5岁时可达50厘米,15岁时可基本接近成人水平,平均54~58厘米。
胸围:凹陷突起,及时检查
新生儿的胸部较圆,随着发育,前后径变短成为扁平的胸。有些疾病可引起胸部畸形,如佝偻病可形成鸡胸或漏斗形,有些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可使左侧胸骨隆起。婴儿出生后1年内胸围增加约11~12厘米。因胸腔内主要是心脏和肺脏,所以胸围的增长和体格发育关系很大。若发现孩子胸部有明显凹陷或突起,应尽早检查。
量法:用软尺平乳头绕胸部一周的长度。
标准: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厘米,平均为32.4厘米,1岁后胸围超过头围,肥胖小儿由于胸部皮下脂肪厚,在生后3~4个月时其胸围可超过头围。
腹围:两岁为界,误差较大
平脐(小婴儿以剑突与脐之间的中点)水平绕腹一周的长度为腹围。孩子患有腹部疾病如有腹水、巨结肠时应及时测量。
量法:让小婴儿平躺着,将软尺0点固定于剑突与脐连线的中点,经同一水平线绕腹一周再回至0点。如果是儿童,则为平脐绕腹一周,读数记录至小数点后一位数。
标准:两岁前腹围与胸围约相等,两岁后则腹围较小。需要注意的是,腹围测量比较容易有误差,而且影响的因素比较多,与上述两围相比,临床价值要小一些。
多量一个:
腹部皮下脂肪厚度是衡量儿童营养状况的常用指标。测量方法为在腹部脐旁乳头线上以拇指和食指相距3厘米处,将皮肤捏起,测量其上沿厚度。正常小儿多在0.8厘米以上,如果低于0.8厘米则说明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