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电子报 > 正文

探访文登长寿村

2011-09-26 02:21:30来源:健康时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

  水:村里的自来水,水源来自于不远处的山泉,没有任何加工,直接引入每家每户。直接饮用,干净、放心。

  粮:除了大米需要购买之外,自产的小麦、玉米、高粱、花生等足以供应村民们的主食,因缺少大米,他们的三餐以粗杂粮为主。

  果:文登大樱桃远近闻名,一到采摘季,游人如织。苹果园、梨园、桃园也分布在村子各角落,家家门口都种着柿子树,四季水果丰富。

  肉:村里几乎家家都养鸡,还有个大鱼塘,随时可以吃到新鲜的鱼。由于靠海,海鱼、贝类甚至海参都是餐桌常客,猪肉反而吃得少。

  菜:各家门前都是菜地,蔬菜品种丰富。在百岁老人家的院子里,儿女们正在择野蘑菇,“我们这里野菜很多,做盘拌菜,能放上四五种。”

  心:每个月,村子里会放几场电影,在村委会前不大的院子里,有时候还会开个舞会,大家一块跳跳舞,邻里之间和和气气,很少吵斗。

  旸哩(yáng lǐ)后村。

  这个拗口的村名,要是不注音,估计很多人都读不准。

  不要小瞧了这个名字生僻的小村庄,它可是长寿之乡文登市里最长寿的村庄。

  远近闻名的旸哩后村,是一个只有800多人的小村庄,而7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140多位,80岁以上老人60多位,90岁以上老人11位,还有两位年过百岁的老寿星。联合国定义的长寿地区标准,100万人口有75位百岁老人,而旸哩后村高出这个标准30多倍!

  中国有长寿美誉的村子不少,不过这个旸哩后村还真有些特别。

  从近年的报道来看,我国的长寿村大多藏在大山深处,远离喧嚣,可旸哩后村却在经济发达的胶东半岛,省道直通村口;很多长寿村跟外界接触少,甚至排斥外来旅客,而旸哩后村人好客,年年举办樱桃节。

  世外桃源,遥不可及。而这个世俗而典型的胶东农村,为什么有如此多的长寿老人,健康时报记者专程前往探访。

  离京返乡的年轻人

  记者打上一辆面包车,说明要去的目的地,“去界石镇的旸哩后村”,怕司机小伙子不知道,又补了一句,“就是那个长寿村!”谁知小伙子立马露出笑脸说,“那地儿我熟!”

  原来,小伙子是文登一家旅旅行社的司机,叫杨云涛,曾多次带游客去那里。“第一次来的时候用导航,‘旸’字打不出来,结果GPS找不到,最后是看到村里在公路上打出的樱桃采摘的牌子,才找到的。”小杨说。

  小杨2009年从北京的部队转业回来,他说,自己现在的生活很好,“第一是空气,城市没法比,还有就是水好,咱们喝的自来水那不是一样的,那是无污染的山泉水,还有就是吃的,都是自己种的,不用担心农药啥的。”

  路两边,两三台大风车一字排开,缓缓转动,见记者仰头观望,小杨说,“这边有好多风力发电机,还在建设,都是城里人说的环保能源。”现在,农村条件的改善让他自豪,“你看,村村都通公交车,时间是卡点走,一到时间,从哪到哪,挨村转。”

  对文登的长寿老人,小杨如数家珍:“旸哩后村有个一百多岁的老太太,经常自编顺口溜,头脑清晰着呢,很出名;旁边村里还有个一百多岁的老头,现在还下地干活、除草。”

  小伙子说得正起劲,突然来了个急刹,在一块标有“旸哩后村大樱桃”的广告牌旁边停了下来:“我们到了!”

  自来水是山上流下的山泉

  面包车转进一条两旁都是高粱、玉米的土路,一颠一颠地开进了村子。到了一个岔路口,只见有人朝我们招手。

  “我刚从屋里出来,你们就到了。”村委会的矫主任已经提前在等我们。和他一起的还有村里管妇女工作的丁主任,“村委会主任到城里去了,村里平时也没啥事,总共就是我们三个人负责。”

  “户籍800多人,但年轻的都基本出去了,剩下的像我们都算年轻的了。”矫主任一边带着我们朝村委会办公室走,一边介绍村里的情况。我们来到一间破旧的平房,这就是村委会办公室,矫主任介绍,“除了大米,这里小麦、玉米、花生、地瓜、大豆都产。靠山脚那边还种苹果、樱桃、桃子、梨、柿子。农户会散养些鸡、鸭、鹅,吃的都是咱家的粗粮,小麦、玉米的皮,不吃饲料。”矫主任显然知道城里人吃不到,很自豪地告诉记者。

  除了丰富的物产,还有一点很令村里人骄傲,那就是家家通上了自来水。“自来水水源来自山里哗哗流下的山泉,不用处理,无污染,直接喝,我们农村都习惯了,比城里卖的矿泉水还好喝。”“我们这里人长寿,可能主要还是水好。”丁主任想了想说。

  大儿子今年82岁

  “老太太今天在家吗?”聊了一会之后,记者有些迫不及待。想见村里第一高寿的李桂莲老人,今年103岁。在两位村委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李桂莲老人的家。没敲门,矫主任直接推开了她家虚掩着的大门,大声说:“我带报社记者来看老太太啦。”

  这时正围坐在院子里择蘑菇的三个人,唰的一下都站了起来。“哎哟,我们也没接到通知,什么都没准备。快进来、快进来……” 三人中间一个穿白衬衫,身材高大,满头白发的老头一边擦自己的手一边说,“我是老大,这是我的两个妹妹,妈妈在屋里炕上坐着呢。”

  专家点评:

  好山好水

  养育长寿人

  北京天坛医院心内科教授 刘玄重

  文登旸哩后村人长寿没有秘诀,硬要探寻“秘诀”的话,就是那一片好山好水养育了一群朴实、勤劳的好心情村民。

  旸哩后村人享受到了现代化带来的富裕、便捷,同时坚守住了亲近自然的田园生活。

  富含负氧离子的纯净空气,富含有益矿物质、微量元素的山泉,丰富多样的绿色、有机的食物,是大自然的馈赠。小麦、玉米、小米、高粱、花生等五谷杂粮,各种新鲜蔬菜、水果和菇类,鸡、鸭、鱼、肉、贝类和海参构成合理的平衡膳食。经常吃海鱼的人得到丰富的多价不饱和脂肪(鱼油的DHA和EPA),这对于人的大脑、视力、免疫以及五脏六腑都是有益的。

  就大蒜来说,大蒜中发挥杀菌和防癌作用的是大蒜素,它也是大蒜特有辛辣和刺激味道的来源。大蒜素可以抑制有利于肿瘤发生的酶的活性,并预防和抑制幽门螺旋杆菌(Hp)(世卫组织已把Hp定义为I类致癌物)的感染。

  再说大樱桃,樱桃的多种维生素比苹果还高,特别是它含铁量高,有利于人们防治缺铁性贫血强体养颜、健脑益智。

  我以为,旸哩后村人或许并无刻意追求长寿,但他们确实做到了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此外,有兴趣的研究者还可以深入探究旸哩后村人很可能普遍携带了“长寿基因”,果真如此的话,那又是大自然对他们的格外青睐和厚爱。

  小贴士:

  如何去文登

  1.飞机:威海国际机场位于文登境内,离文登市区车程15分钟,离南海新区车程30分钟,已开通20多条国内外航线,周边还有青岛、烟台两处国际机场,车程也在一小时左右。

  2.火车:济南、北京、武汉至威海的火车,途经文登站。文登距烟台火车站的车程为1个小时,距青岛火车站(动车组)的车程为2个小时,然后可从青岛往返各地。

  3.汽车或自驾:青威高速公路、309国道穿境而过。

 

  我们进入堂屋,只见老太太正盘腿坐在炕上,丝毫没有惊慌,听说是记者来了,她赶紧邀请记者也坐到炕上来。

  “感谢上级关心我,又来看我了。我老了,不懂个啥。”老太太一边跟我们寒暄,一边指着穿白衬衫的老人说,“这个是我的大小子,今年82了。”白衬衫老头连忙说:“在外面都介绍过了。我老妈今年103岁,马上就快过104的坎了。”

  神秘长寿菜

  就是马齿苋

  记者赶紧向老太太讨教长寿的秘诀,大儿子当起了发言人:“我妈妈年轻时很苦,一天到晚都是在地里干活。”

  这时,老太太突然接茬顺口溜:“年轻受苦不算苦,老了幸福真满足。”这句话立马逗乐了大家,看着大家伙高兴,老太太又补上一句:“不缺吃、不缺穿,心情愉快多乐观。”

  老太太一共有四个孩子。大儿子是空军离休干部,现居杭州,每年会回家住几个月;二儿子和大女儿、小女儿住村里,不过当天二儿子没有过来;小女儿平时就跟妈妈住。

  “我们家的饮食习惯是什么都吃,粗细搭配,粗粮为主。玉米、大米混着煮稀饭,玉米、小麦掺起来蒸馒头;长寿菜、蒲公英、苦菜这些野菜和园子里种的菜,起码有四五种,同豆面粉和在一起,做成小豆腐,蒸着吃,炒着吃都可以。”在大儿子看来,混着吃是他们家的一大特点。

  “我们肉吃的不多,要吃都是骨头和肉一块吃,味儿更好。一天三餐基本大蒜不断,一顿饭起码吃三四瓣。”大儿子接着说,“我们经常从电视,报刊上看养生保健知识,饮食比较清淡,盐吃得比以前少了。”

  这长寿菜是什么呢?莫非是这里独有的一种“仙草”?记者不解地问。

  大家一时也说不上来,老太太的小女儿干脆带着记者走出家门。只见她从田边的杂草堆里翻出一根草,拔了下来。记者拿手里一看,这不就是马齿苋吗?

  “对对对,别的地方就叫它马齿苋,我们经常吃它。”大儿子一拍脑袋说到。

  “其实真要说有什么长寿秘诀,也说不出个一二三,反正村里老人基本都能活过七八十岁,反正不缺吃穿,也没啥愁的,过顺了就长寿呗。”末了,矫主任略有所思地说。

  采访结束后,李桂莲老太太跟记者道别,“闲了,多来这里看看!”

  返程的沿途,村民家养的小鸡安静地踱来踱去晒着太阳,柿子树上结满了柿子,门前的菜地里,菜农挥着锄头翻地,一阵凉风吹过,池塘里泛起涟漪,远处是巍峨的昆嵛山,如此惬意的生活,怎能不长寿!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