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正逢著名的文学家和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诞辰100周年,季先生不仅学识渊博,人生旅程也颇为丰富,经历过很多时代,去过很多地方,见识过很多人,活了98岁。经常记录人生感悟是季先生的一个习惯,本期我们来分享一下季先生的几条感悟吧。
知足知不足
曾见冰心老人为别人题座右铭:“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言简意赅,寻味无穷。
中国有一句老话:“知足常乐。”如果每个人都能满足于已经得到的东西,则天下太平。可是社会上总有人不安分,这样的人往往要栽大跟头的。
但是,知足或者不知足也要分场合的。穷人吃草根树皮,阔人吃燕窝鱼翅。在这样的场合下,你劝穷人知足,能劝得动吗?相反,应当鼓励他们不能知足,要起来斗争。
除了场合以外,知足还有一个分的问题,就是适当的限度。人们常说的“安分”、“非分”等等,指的就是限度。我想,冰心老人之所以写这一句话,其意不过是劝人少存非分之想而已。
至于知不足,这里指的是“不足之处”,“不够完美的地方”。这句话同“自知之明”有联系。有的人并没有读几本书,却不知天高地厚,靠自己一点小聪明,骂尽天下一切文人。这种人往往没有什么出息。
《季羡林谈人生》 季羡林 武汉出版社
苦中得其乐
文革,我被打倒,一次想不通,准备吞安眠药一走了之。可就在此日,家里突然闯进来三个学生,押解我去进行批斗。
会上“革命小将”让我保持喷气式飞机姿势,双腿酸痛得简直无法形容,眼前冒金星,满脸流汗。会后我被又敞篷车拉出去“示众”。马路两旁挤满了人,用石头扔我。车猛然停了,有人一脚把我踹下车。我跌了一个筋斗,拼命爬起来。一个老工人给了我脸一掌,忽然头顶上一声断喝:“滚蛋!”我知道我被放了。
我真像是旧小说中在“刀下留人!”的高呼中被释放了的死囚,捡回命后,我就不再要自杀了。
后来我当了个门房,除了有电话有信件时外,无事可干。我晚上仔细阅读《罗摩衍那》,把梵文诗句译成白话散文。第二天早晨,趁工作间隙把散文改成押韵而每句字数基本相同的诗。我把散文译文潦潦草草地写在纸片上,揣在口袋里。闲坐无事,就拿了出来,推敲,琢磨。自谓乐在其中,就这样度过了那苦难岁月。
《畅谈东方智慧》季羡林、池田大作、蒋忠新 人民日报出版社
成功自把握
成功之道,积七八十年之经验,我得到了下面这个公式:天资+勤奋+机遇=成功。
首先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天资是不相同的。自命天才的人颇不稀见,我除了羡慕这些人“自我感觉过分良好”外,不敢赞一词。对于自己的天资,我看,还是客观一点好,实事求是一点好。
至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故事流传了千百年。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
机遇往往为人所忽视。它其实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影响极大。就以我自己为例,如果清华不派我到德国去留学,我的一生将完全不同。
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工夫。韩文公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两句话是大家都熟悉的。我希望,大家都能拿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来从事做学问或干事业,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读书与做人》 季羡林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