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电子报 > 正文

  甜中药,能补脾

2011-03-17 16:23:48来源:健康时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

  主持人:梁 冬

  梁冬有话说:

  《黄帝内经》讲人到七十岁的时候,就会“脾气虚,皮肤枯。”要想了解脾是怎么一回事,可以从“脾”字出发。脾,月字旁加卑下的“卑”。为什么是“卑”字?它代表着脾在身体各器官中的位置最为低,也是最基础的。

  我们说,善用人者为之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脾的位置是卑的,但是脾是极具包容性的器官,可以容纳和吸收营养物质,也可以在人消化不良的时候藏污纳垢。

  “脾气虚”其实就是指脾的这种包容、吸收性变差了。即便人吃了很多东西,也消化吸收不了,有再多的“酒肉穿肠过”,也不见人长胖。

  对于七十岁上下的老人来说,脾虚一般有两种表现,一种是饭量少了,而且吸收也不好;另外还会出现一个情况,就是吃倒是挺能吃,但是吃完就要排便。现在有一些减肥药吃过后不会吸收食物内的脂肪等成分。其实,这对脾的伤害很大。

  脾气的减少,还会导致身体脂肪含量下降,所以自然“皮肤枯”,即没有弹性。当脾吸收营养后,会将营养燃烧化为气,为身体的活动提供能量。消耗不了的多余能量,就转化成脂肪,保持脏腑和皮肤的温度。脾气虚的人有一个特点——有皮无肤,皮一拎就能拎起来。

  很多老年人都有这样的症状。他们中的很多人皮肤干枯了以后,便觉得自己的精髓被掏空了。然后经常感到心寒齿冷,活得没意思。可见,脂肪对人是多么重要。尤其是老年人,一定不要随便抽脂、减肥。

  其实脾气并不难补,因为所有吃进肚里的食物,都可成为脾的能量,从而来制造脾气。需要补脾的人可多选择进食甜味的食物,比如在煲汤时可加入党参、黄芪。

  旅游卫视《国学堂》每周六、周日23∶00首播,次日6∶19和11∶45重播。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