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21年06月01日> 总第1797期 > 14 > 新闻内容
我的人民日报健康号人民日报健康号
江苏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副主任 卢凯华口述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01日  查看次数:  
 我的人民日报健康号人民日报健康号
江苏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副主任  卢凯华口述
健康时报  李 宁整理
我的人民日报健康号账号叫“卢凯华卢医生肺爱之家”,从开号以来,短短不到9个月的时间,我已经发布了139篇文章,内容涵盖了肺癌患者诊疗和康复多个方面,粉丝数量14000人。小到患者的三餐营养搭配,大到晚期癌症放化疗计划,我都亲自去把关制订。
在去年国内外疫情都焦灼的时期,我利用线下门诊和线上“人民日报健康号”相结合为患者指导就医。当时,医院为了保证医生与患者的安全,严格控制门诊数量和时间,并建议部分专家停诊。而我考虑到重症患者的治疗不可间断,于是迅速与上级汇报“我的门诊绝对不能停,患者不能中断治疗。”因此,即使在形势严峻的疫情之下,我的门诊依然一次不落的开展着。
特别让人记忆深刻的门诊病例是一位年轻的患者,在当地病情危急,患者的老父亲好不容易找来但门诊已经加不上号,这位年迈的父亲一时手足无措、万分焦急。了解病情后,我判断出这位患者已经等不起了,于是立即开启线上管理方案,将这位年轻患者的治疗安排妥当。当时患者家属哭着给我下跪不起。此情此景,我的内心说不出的酸楚与难受。后来,我与这位患者的缘分一直延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给这位患者提供免费的线上咨询和指导。
类似这样的患者在门诊一直都有。有的因为病情严重,实在是来不了门诊,有的是因为疫情不便外出,我就线上指导他们,让他们关注我的健康号“卢凯华卢医生肺爱之家”,后续的康复指导等就在健康号上发布。因为我知道,在无数个看不见的对面,有很多患者在等待。健康号也成为了我在疫情时期和患者建立联系的特殊纽带,他们表示“有时候医生说的话我听不太明白,有的当时听明白了也记不住,但卢医生把要点写成文章发布出来后我就可以看很多遍,这个实在是太方便了。”以患为师,以书为媒。我在工作之余写了《卢医生说肺小结节那些事》,是对于临床的反思,也让患者知晓了解肺结节,让“癌”早发现,早诊治,早康复。
我除了每天门诊外,还另外开放了免费的线上问诊,随时随地为线上平台的5000多名患者答疑解惑,针对问的比较多的问题就整理成文发布在健康号上。也许一次寻常的治疗、一篇患者关心的文章于我来讲是众多工作中的一部分,但对于患者的健康、性命来说却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人民日报健康号”这个权威又实用的平台,让我和患者的联系更加紧密。每一位患者的问询,都是一种无声的信任。他们鼓励我在这条并不平坦的行医路上越走越远,风霜雨雪,从不停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