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踝部扭伤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除在各种体育运动中容易发生,日常生活也多见。郭秦炜教授提示,患者可在去医院前,现场做简单的处理,此时就可运用RICE(Rest,休息;Ice,冰敷;Compression,加压包扎;Elivation,抬高患肢)原则。
一、休息。暂停体育运动,尽量减少走动。
二、冰敷。用冰水的混合物冰敷踝关节局部,每次15到20分钟。早期可每1到2个小时冰敷一次。冰敷时间可长达一到三周。冰敷可减少出血、炎症渗出,减少肿胀。
三、加压包扎。扭伤后如果用绷带做局部的加压也会减少出血,避免肿胀。注意不要包扎过紧,过紧容易造成肢体远端的血运下降,严重的可造成趾端缺血坏死。若没有绷带,可以在刚受伤时用拇指按压痛处。
四、抬高患肢。在家休息时躺在床上把脚踝抬高,一般要比心脏高10~15厘米,抬的太高超过30~50厘米以上可能会造成血供不足。通过抬高患肢的休息,也促进淋巴、血液的回流,减轻肿胀。但也要适当下床活动,防止形成下肢静脉血栓。最严重 可危害老年人致残!拇外翻如何防治? “拇外翻是严重危害老年人致残的疾病之一,不仅影响穿鞋,还会引起足部疼痛,如果不进行治疗,畸形发展会严重影响到其他子趾,而且足底容易长茧,引起走路疼痛。”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温建民在活动现场表示。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医院手足外科主任医师王正义介绍,“拇外翻会给病人带来很多痛苦,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引起关节半脱位、脱位、拇囊炎、挤压痛、重叠趾、穿鞋困难、小拇囊炎等症状。”
“预防拇外翻的一个重要人群是女性。”温建民谈到,研究表明,穿高跟鞋的人发生拇外翻的可能是不穿高跟鞋的15倍。王正义指出,“在预防方面,女士尽量不穿很窄的尖头鞋,可尽量少穿高跟鞋,跟最好小于3厘米,一天穿4小时内为好;积极治疗类风湿、痛风等疾病,这些疾病后期也会引起拇外翻。”
温建民也建议,“拇外翻患者可用胶布把内侧贴上,中间再放个夹垫,起到缓解作用,但保守治疗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重要的是要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有很多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中西医理论指导下,创立了微创技术治疗拇外翻的办法,和传统手术相比,微创技术损伤小,可有效避免切口感染、不愈合几率极低,并且病人恢复较快。”最实用 近七成足部疾病和穿鞋有关!老人如何选好鞋? “有统计表明,足部疾病60%~70%和穿鞋有关系。”北京同仁医院足踝外科中心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足踝外科学组副组长张建中教授指出,鞋跟高度、鞋头宽度、鞋底硬度和厚度都会造成脚痛,这也是65岁以上老人脚痛就医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生理角度来讲,老年人由于足部结构改变了,足的功能减弱。在选择鞋子时,要保证可以容纳畸形,足弓支撑有吸收应力,鞋底平整宽阔,有一定硬度,还要防滑,材料也需要无刺激。
张建中教授表示,对于老年人来说,鞋跟很窄,固定不足,鞋底打滑、不合脚的鞋,拖鞋都不适合老年人穿。如何给老年人选双合脚鞋?张建中建议从六个方面选择:
一、鞋子大小适宜,不能小,老年人足部组织老化,最好不挤压组织,可以容纳脚部的变化。
二、鞋面材料透气,鞋子有利于老人脚部热量的释放,避免皮肤病。
三、鞋底硬度要适中,软鞋长距离走路容易疲劳。鞋底过硬,长距离也容易引起足的损伤。
四、鞋底要防滑,不能特别高,要增加稳定性,鞋底有纹理可以增加摩擦性,穿起来安全。
五、鞋帮跟脚后跟贴合,鞋子穿起来更稳定。
六、让老人选择美观舒适的鞋子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