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要多参加社交活动
北京育才学校退休高级教师 杨宝珍/撰文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心理分会秘书长 杨 萍/审稿
独处老人最易生病,一是无人照料,二是孤独抑郁。然而,后者甚至比前者更具杀伤力。
近日,英国的家庭医生们另辟蹊径,推出新型“社交疗法”,鼓励老人积极社交,社交让“无药胜有药”。
坚持在运动中社交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一项历时18年的调查研究显示,70岁以上老人坚持每天走路或适度锻炼,长寿率可增一倍。相比身体素质最差者,体格强健者寿命至少长10年。
锻炼对机体能力的提升是其次,更重要是让老人在“社交中运动”,在“运动中社交”,在于同龄人甚至年轻人的交往中,让生命由内而外流动起来,互动起来,扩宽视野,不再局限于空巢方寸之间。
工作带来价值感
相比衰老,老人更怕的是自己没用,不再有价值。对于“包办式”孝顺,很多老人往往能更深的感受到无助和无能,丧失成就感、价值感。
不久前,日本某出行公司招聘老人外卖骑手,鼓励日本老人参与社会工作和生活。
老年人的工作未必要真的挣多少钱,最重要的是有事做,有人爱。
参与社会工作时候 获得的充实感和满足感,与人真实的交流和互动对老人更重要,比如公共交通协管员,垃圾分类讲解员这些工作,老人的耐心、热情往往能在当中得到更大的优势体现。
学习是最好的养老
“老人不应该过太‘舒适’的晚年,而应该多给自己设置障碍,否则大脑学习机制就容易停滞不前。”美国抗衰老专家菲利普·莫伊勒曾这样说过。
延缓脑衰老,要常动脑,常练脑。老人要学习,尤其是新兴社交网络,网络购物、网上挂号、软件打车,否则别说跟孙子孙女交流,连独自出门都将成为隐患。
现在很多老年大学都开设摄影、电脑图像处理、智能手机应用等课程。别以为老人一无是处,老年人是具备同时学习多项新技能的能力的,同时,学习也可以改善认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