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时报记者 田 茹
3月13日上午,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闭幕。从3月3日到13日,十天时间,健康时报记者跟随政协医卫组委员们,听他们聚焦健康话题,会上会下热烈讨论;看他们践行健康习惯,健康中国从自己做起。
两会时间,也是健康时间
在政协医卫组的驻地宾馆,会议间隙时间,都会看到政协委员们绕着宾馆,或慢步行走;或快走健身,三五成群,谈问题,谈解决办法。
“平时中午也经常是在手术台上,没有午休的习惯,两会期间,午饭后都会出来走一走。”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中心主任张俊廷边散步边跟记者交流。张俊廷委员口中的手术,都是风险极高的脑瘤手术等,而他也是将国内脑胶质瘤手术治疗提高到国际水平,被患者亲切地誉为“亚洲第一刀”的名医。
“我的两会时间也是减肥时间”,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院士在会场分享,两会期间,工作、作息会更为规律,在这期间,注意饮食、加强运动,都在为减肥创造条件。“不要等到中年以后才开始关注高血压、高血脂;不要等到近视以后才开始关注近视防控,”葛均波院士呼吁,及早关注,及早防控,才能发挥最大疗效。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立医院院长赵家军也时刻关注着身边委员的健康。“这位委员,你的主食应至少减少1/3”,长期从事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治的赵家军委员,深知“肥胖是百病之源”,在会场,也经常会提醒一些体型偏胖的委员们,注意控制饮食,控制体重,糖尿病的发生率可以减少至少一半以上。
说癌症筛查,不是花钱是省钱!
会议现场,多位委员也聚焦在肿瘤防控上。“癌症的筛查及早诊早治,可能不是花费钱,而是节约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李兆申算了一笔账,一位晚期胃癌病人,从诊断到去世平均花费的费用是20多万元,最终依然无法延长寿命。但如果花费10万元筛查出1例早期胃癌,就能节约10万元,挽救生命,还能节约卫生资源。
然而,让李兆申院士困惑的是,胃镜筛查技术推广起来却非常困难。“一是由于胃镜检查很痛苦、难受,接受度低;二是目前有病检查可以报销,但是体检不能报销。因此,我今年的提案一是推广无痛苦的胶囊内镜的检查,二是希望医保部门也能将体检纳入医保报销体系。”
与李兆申委员同样揪心防癌筛查的,还有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主任杨宇飞、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贵齐,北京协和医院超声诊断科主任医师姜玉新等委员。
两癌筛查(乳腺癌、宫颈癌)是国家重点推出的防癌项目,“其中,超声是乳腺癌的一线筛查手段,然而我们发现,在基层筛查中,超声诊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常常不是设备的原因,而是筛查医生没有经过正规培训,甚至有的基层人员认为,超声检查就是操作仪器,谁都可以做。”姜玉新委员等为此组织专家对超声筛查人员进行手把手培训,颁发合格证后再筛查。
向上建言,向下调研
两会期间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平时则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发现问题,给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健康需求依旧强烈。”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在会场分享了调研感悟。徐安龙曾组织前往孙思邈药王故里陕西省铜川耀县开展义诊,从早上一直到晚上9点,还不断有人骑着摩托车,带着一家老小前来看病。当地老百姓们奔走相告,“药王”又回来了。由此表明,基层百姓多么渴望优质医疗的下沉。
“记得高校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得了痢疾,吃了痢特灵、扑热息痛等药,两三天没好,还恶心欲吐,食堂里的一位阿姨听说后,去外面采了一把草药给我煮水喝就好了,后来我才知道这个鲜药是地锦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唐旭东介绍,调研发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无法兜底,如何让过去传统的一根针一把草,在基层医疗发挥更大作用,非常有必要。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及介入放射诊断治疗中心主任凌锋去年组织300位医生志愿者走了75个县,14个贫困地区开展健康扶贫,主要就是做两件事,把基层医院技术兜底,保证大病不出县;培训2000多位村医,开展中医适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