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9年01月25日> 总第1573期 > 20 > 新闻内容
放不下的儿女回不去的家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25日  查看次数:  
  编者按:“我们的父母是老漂族,前半生被孩子绑住,后半生被孩子的孩子绑住。”1月17日的健康时报3版、22版刊发的《我们的父母是老漂族》文章,读者反响强烈,网络阅读量10万+。很多老人与子女都表示,对于这种中国式老人们的“为爱漂泊”,他们有话说。
大儿子离婚小儿子生娃,两个我都得管
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读者赵玉(化名):去年以前我都在石家庄大儿子家带孙女,去年小儿子生娃了,我才又来北京给小儿子带孙子。但是前不久大儿子打电话来说他“离婚了,孩子归他”,让我连着两晚没合眼,不光因为儿子离婚,还因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这下我就得两头跑了,我得瞅着空去照顾照顾孙女……想到这里我的心脏就又不是很舒服了。去年春天到北京后我就经常胸闷,还晕倒过两次,医院检查也没什么结论,医生只是让多休息、别太劳累。可是两个儿子都是肉,我就算累死也得管啊……
最怕就是生病,肠息肉手术拖了一年多
江苏省靖江市工农路新江海花园读者吴会琴:前两周我刚做了医生一年前就让我做的肠息肉手术,已经长大了好几厘米,医生说我对自己不负责任。但我是真没时间做手术。我从前年开始就在杭州给女儿带孩子,真的不敢生病。
我每天干活几乎要精确到分,耽搁不得。早上6点不到就要起床准备早餐、收拾屋子;9点钟,带孩子下楼晒太阳顺便买菜;吃完午饭趁孙女午睡开始洗衣服;下午带孙女、准备晚饭……一直到晚上11点我才能躺下。我不怕干活累,就怕生病了孩子们没人照顾……
小区楼下最能让我们快乐,因为能说话
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家园读者傅华:刚来北京时我可高兴了,儿媳妇带我买衣服,儿子带我去圆明园。但是过不了多久我就觉得儿子家像“牢房”,把人拴的一刻不能离,还连个能说话的人都没有。
我带孙子累得浑身疼,儿子媳妇回家却连个帮衬都没有,一个看手机一个玩游戏,垃圾篓倒了都不扶。最让我生气的是,跟他们说话都跟神游似的,把我憋的呀!我觉得最快乐的就是抱娃下楼晒太阳,能和其他“老漂”聊天。把看不惯儿媳妇买买买、儿女太懒这些话都说出来了我们这心里也就痛快了。
照顾我们的孩子,不应该是父母的责任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滨湖世纪城读者蔡济均:我来自西北某地的农村,现在父母都在合肥给我带孩子,父母很辛苦,我和媳妇一直注意提醒自己要感激和珍惜父母的帮助,不给他们强加要求。
比如孩子饿了、感冒了、疼了、闹脾气了,应该从孩子和我们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能都怪老人不好。很多年轻人会抱怨父母给孩子零食吃,但事实上有国外的教育专家认为: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因为即便是小孩子也需要一个逃避的地方,如果所有的事情都一成不变,孩子也会感到压抑。
孩子感冒了,是老人没帮他添衣;孩子太叛逆了,是老人惯的……这样推卸责任会让老人逐渐把自己定位为照顾孩子的“保姆”,战战兢兢。这真是你所希望的么?
■网友反馈
网友“双喜范英”:以前养孩子多简单,只要不冷着饿着,小碰小磕都没事,现在行吗?老人主要不是体力上的累,是心累与无奈。
网友“晚霞一抹红”:80年代年轻人生了孩子,工厂有托儿所幼儿园,根本不存在老人一定要看孩子,自己可以照顾自己的孩子。我很向往那个年代!
网友“丹夫”:问题的症结主要在于得到异地帮扶,当老人离开了生活了一辈子的熟悉环境和乡邻,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环境下去从事即便轻松的一项工作,都会给他们的心灵造成极大的压力。
网友“水墨”:中国人累坏了。路面上的电动车大军绿灯还没亮就像跑马拉松一样窜出去,跑在前面好像抢到东西一样,不想有这样的生活但是没办法。
网友“常林”:健康时报文章道出了“老漂族”的真实生活。老漂不容易,小漂也难,关键是现代老漂心甘情愿为小漂贴钱、贴力,但有时不被理解还落埋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