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8年12月11日> 总第1561期 > 02 > 新闻内容
最健康的温度是22.8℃
健康时报记者 李超然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11日  查看次数:  
 
健康时报记者  李超然
    人体最健康的环境温度是多少度?
答案是22.8℃!
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复旦大学研究人员在著名医学期刊《英国医学杂志》(BMJ)上发表论文,对中国272个主要城市的非意外死亡风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日平均气温为22.8℃时,中国居民因各种疾病而死亡的风险最低。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增加死亡风险,尤其是低温对死亡风险的影响更大。
研究发现,气温主要对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和慢阻肺等呼吸系统疾病产生影响。在心血管病死亡病例中,气温的影响占比达17.48%,呼吸系统疾病则为10.57%。 
气温相关死亡风险主要与寒冷天气有关。这是由于低温影响了自主神经系统、血压、产热、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变化,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增加。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刘健指出,在寒冷的环境里,人体会做出一系列生理性的调整来维持体温,比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脏需要更用力地泵血,更容易发生凝血等,这样的调整对心脏病患者来说,可能增加心脏负担,诱发急性心肌梗死。此外,寒冷会让人感受到更多的情绪压力,也可能引起心脏病发作。而且出血性脑卒中死亡更易于受寒冷天气的影响,这与寒冷天气导致血压升高有关。
同时低温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更多是通过呼吸道感染和流感,加重和诱发心力衰竭,另外雾霾也是不可忽略的危险因素。
大环境的温度无法掌控,小环境的室内温度,还是可以调节的,特别是家中有老人、小孩的家庭。
家中最好要备下温度计,控制好室内温度。未采取集中供暖的地区,在家里可以使用空调、电暖气、电暖风等设备,将室温维持在18℃以上,25℃以下,并根据情况适当增加衣物、棉被等。许多老人为了省钱而不舍得用任何取暖设备,万万不可取。
    当然,室内温度不宜过高,过高会导致血管突然扩张,可能引发低血压;同时室内外温差过大会让人在进出时更易患伤风感冒。当冬季室内温度过高时,应适当开窗通风一段时间,降低室温,并且尽量避免在室内做容易大量出汗的剧烈运动。
雾霾会进入大脑
健康时报记者  田 茹  实习记者  李 宁
雾霾损伤的不仅是我们的肺,还有我们的大脑,孤独、抑郁、痴呆都跟雾霾有关。
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研究证明,大脑中存在的大量磁性纳米颗粒来自外部空气污染,而非人体自身机制所产生。也就是说,空气污染包括雾霾里的有害物质可以进入大脑,这些磁性纳米颗粒可能和阿尔茨海默症等有所关联。
这些粒子大多十分微小,直径10~150纳米,可通过鼻腔内的三叉神经或嗅觉神经进入;或者经呼吸进入循环系统,然后随血液进入脑部血管,再跨过血脑屏障,磁性纳米颗粒可以直达大脑。颗粒物越小,越容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  
由于这些磁性纳米颗粒具有还原性,会生成活性氧类物质(处于自由基状态的氧),在包括海马体(形成新记忆的主要地方)和大脑皮层(包括思想区、策划区及记忆区)等和阿尔茨海默症密切相关的区域导致细胞损伤,进而可能诱发阿尔茨海默症。
类似空气污染影响大脑的研究不止这一项。发表在《环境健康展望》上的研究发现,暴露在美国中型城市高峰期的污染空气里的小鼠,普遍出现抑郁的症状,它们变得食欲不振,对任何活动都提不起兴趣,谷氨酸含量都出现上升,而这与孤独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部情况一致。
所以这也提示我们,雾霾天戴好口罩,不仅是保护呼吸系统,也是保护我们的大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