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石饮水治疗的方法很有讲究——24小时内饮水量应达到2000~3000毫升,且需分多次饮用,因为在短时间内过量饮水,水一下子被吸收入血液,当超过肾脏排泄能力时,大量水分会积聚在组织细胞内外,导致细胞水肿,从而干扰细胞的正常代谢,出现电解质紊乱、血液渗透压降低等,导致“水中毒”。尿路结石患者须在专业医务人员的正确指导下合理饮水。
得了尿路结石以后究竟要不要多饮水呢?
这就需要从饮水的原则上来进一步解释。多饮水还是少饮水,应视结石的大小而定。如果结石的体积较小那就可以先试着采用多饮水的方法,通过增加尿量的排尿次数达到冲洗泌尿道的作用,使结石不易沉淀下来,有利于细小结石随尿液排出体外。
如果结石直径大于5毫米,已造成泌尿系机械性梗阻,或已出现肾盂积水,则不宜多饮水。因大量饮水会加重梗阻程度,进一步损害肾功能。这种情况应该先采取体外冲击波碎石或手术治疗。之后为了促进结石尽快排出和预防再次复发才可加大饮水量,特别是在平时还要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不能等到口渴时再喝。因为通过喝水可人为地增加尿量,稀释结石晶体浓度,有利于粉碎的结石早日排出体外。很多研究显示,日排尿量小于1000毫升的人比日排量2000毫升者更易患尿路结石。